本文目录一览:
南漳县的行政区划
2004年底,南漳县辖10个镇:城关镇、武安镇、李庙镇、九集镇、长坪镇、薛坪镇、板桥镇、肖堰镇、东巩镇、巡检镇,31个居委会、274个村委会。 区域人口面积管辖 城关镇 168223人 312平方千米7居委会32村委会 武安镇 105193人 398平方千米7居委会41村委会 九集镇 95052人 509平方千米4居委会41村委会 肖堰镇 32629人 399平方千米2居委会24村委会 东巩镇 34618人 428平方千米2居委会22村委会 巡检镇 33497人 357平方千米2居委会24村委会 板桥镇 23127人 271平方千米2居委会22村委会 薛坪镇 37683人 376平方千米2居委会29村委会 长坪镇 20274人 252平方千米1居委会14村委会 李庙镇 30954人 557平方千米2居委会25村委会
南漳县有多少个镇?
10个乡镇。
分别是:城关镇、武安镇、九集镇、肖堰镇、东巩镇、巡检镇、板桥镇、薛坪镇、长坪镇、李庙镇。共有31个居委会、265个村委会。
境内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南漳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夏短冬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净水器适配器坏了南漳县武安镇哪个地方有卖的
堰河路东城花苑。净水器适配器是一种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南漳县武安镇的堰河路东城花苑的对面就有一家名叫净苒净水器店铺,里面可以购买净水器和相关零件,但适配器的价格会贵一些。
低调的楚国“鄢郢”
我曾实地考察过宜城郑集的楚皇城——鄢郢,村里的房子大多新建的,整齐划一,而遗址,则是农田中一空地,有几道土沟坎,旁边立一“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石碑而已。
又看了“白起渠”,的确至今灌概着周边的良田。
而上游的南漳武安镇,确有一条河,是当年秦将白起水淹鄢郢的水源,如今水清见底,水量不大。
遥想当年,这三处遗址,以淹死十万人的代价,造就了白起,毁掉了鄢郢。
一,楚文王迁都
楚国从公元前1115年立国到公元前223年灭亡,历时800余年,最早的国都叫“丹阳”,历时400余年,一说在河南淅川,一说在湖北荆山的漳沮。我倾向后者,因“荆楚”与荆山在地域上联系更紧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楚国国都称“郢”,始于楚文王时期。当时楚国扩张很快,为方便征战,由丹阳迁都于“郢都”,这是楚国第二处国都。在相当长时期内,楚国都以此为都。这里的郢都就是楚国第一代“郢”,即鄢郢,故址在今宜城市南7.5公里的郑集镇皇城村。从楚文王公元前689年“始都郢",到公元前504年(楚昭王十二年)迁郢于鄀,历十余君,达180余年。若加上后来的鄀郢(北郢)65年,宜城为楚国都近200年。
楚昭王在位期间,吴王阖闾伐楚,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外逃,后吴国虽然退军,但两国仍然征战不断,加之郢都被吴军攻占损毁严重,楚昭王于前504年迁都于“鄀”,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东南。仍然成为“郢”,即鄀郢,又称北郢。不知何年楚国都城又迁走,一说为楚惠王五十六年,也就是鄀为楚国都城约六十余年。(有伍子胥鞭尸故事)。
二,楚惠王建“南郢”
南郢,兴建于楚惠王中后期(约公元前455年前后),废止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故址在今荆州城北5公里的纪南城。历十余君,达200多年。
至于后来的“陈郢”,“寿春”,则时间太短,是楚国败亡时,不得已所建。
三,秦将白起水淹鄢郢
公元前279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都城郢,重创楚军主力。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
白起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将领,他精通兵法又以凶猛残酷著称,被世人冠以“人屠”的绰号。在战场上,这位极擅长歼灭战的大将。在公元前293年的对韩、魏的战争中,不仅全歼了韩魏联军,还斩下了人头24万。白起没有悬念地攻陷邓城,随后便率部攻打鄢城,与此同时,秦军又分出一路,在蜀郡郡守张若的带领下向位于楚国西部的巫郡进发。
“鄢”是楚国的陪都,对楚国意义重大,秦军南下挥兵攻“鄢”,下一步无疑是志在“郢”,“郢”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的“纪南城”,是楚国的都城。一旦“鄢”和“郢”被秦军拿下,那么至少在楚顷襄王有生之年,楚国不仅不可能实现“踊跃而起”的理想,还会因此重创一蹶不振。
在此次发兵攻楚之前,秦国已通过数次战争大大削弱韩、魏的实力,又通过外交活动与赵国结好,至于燕和齐都和楚国相距甚远,且在公元前279年,燕国正值新老国君交替的虚弱之际,齐国则忙着从燕国手里夺回之前战争中丢掉的大把领土。这都注定了楚顷襄王将很难得到他国的援助。所以,一听说秦军来了,楚顷襄王的神经一下紧绷起来。
为鼓励将士奋勇作战,白起一路上毁桥毁船不为秦军留半点退路,为及时补充粮草,白起又将主攻目标定在汉水流域,一边打一边劫掠这些地方的粮草。因此,当秦军兵临“鄢”城之下时,士气高涨,精神丰沛。楚军做好了在“鄢”城与秦军相持下去的准备,很多时候,作为孤军深入的一方都经不起持久战的折磨,而事实上,楚军的僵持策略也确实让秦军感到麻烦,秦军久攻不下“鄢”城,但白起随后观察地形,想出了一个绝好办法:水攻。
在鄢城附近的西山有一条自长谷出向东南方向流淌的大河,称为“长谷水”。白起注意到这条丰沛的大河,他号令士兵在距离今湖北省襄阳南漳县以东的50里处的地方修筑渠道,计划将长谷水灌入“鄢”城,淹死城中军民。这条被后人称作“白起渠”的长渠很快修好,它长达近百里,直通“鄢”城。“鄢”城军民就这样迎来灭顶之灾,滚滚河水灌入城中,人们呼号挣扎,却无能为力。
“鄢”城中人根本没有机会逃出生天,就算他们躲过大水,也躲不过城外那黑压压的犹如死神的秦国大军。而对秦军来说,“鄢”城再不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鄢城的东北角出现溃破,秦军轻轻松松地由此而入,一路之上几乎没有遭遇像样的反抗。鄢城顺理成章地落入秦军之手,十多万鄢城军民在河水灌城时被活活溺死,他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遍布城中,惨不忍睹。
白起在拿下鄢城后,又迅速地拿下了西陵。他休整部队,加强补给,将秦国的罪人迁徙到已占领的楚地,如此,既巩固了作战果实,也为秦国接下来的攻势奠定好基础,鄢城拿下后,形势对孤军入楚的秦军而言大为好转,秦军已如一把尖刀牢牢插入楚国腹地。
公元前278年,秦军挥师攻郢,也比较轻易地拿下了楚国的都城郢。之后,他们又势如破竹地攻下了夷陵,还用一把大火焚毁了楚国先王的宗庙,暗示楚人楚国已没有机会收复那些被秦攻占的土地。秦军士气大涨,在楚国的领土上凌厉推进,不多时,便拿下了竟陵、安陆,直打到了洞庭湖畔。
秦国经此一役大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实力,甚至逼得楚国不得不迁都,将陈作为新的都城,变称呼为陈郢,而秦军对楚国的攻击仍未就此停止。公元前277年,秦国又攻下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逃至新都的楚顷襄王收拾残兵,才骇然发现楚兵竟只剩下了十万余人。
楚顷襄王虽然竭尽全力向西夺回了被秦国占据的数座城邑,却再也没有气力和秦抗衡,只能老老实实地向秦俯首。为表诚心,楚顷襄王还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往秦国。反之,秦国通过攻鄢灭郢大夺楚地而实力剧增,为之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大好基础。(有屈原投江故事)。
四,低调的鄢郢
宜城在楚国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在楚国强盛时建立,先后有二十个国君在此居住。它距老家“丹阳”不远,是楚国的发祥地,根据地。
不知何故,襄阳对这一重要的遗址并不重视,对这一重要的旅游资源荒废至今,甚至在宣传上也是官方少于民间。
而荆州,则以“郢”自居,又夸大宣传,给人以楚国国都就是纪南城的印象。把很多发生在丹阳,鄢郢的故事,都安在自己头上了。好在,荆州的纪南城和襄阳的宜城,都是湖北的兄弟城市,不像“诸葛亮到底隐居何处”,襄阳南阳争论不休。
我希望,鄢郢不再“低调”,史实必须还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