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格力空调所面临的机会

admin 2022-12-30 44 抢沙发
格力空调所面临的机会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空调被美的超越,第二主业不明,董明珠的下一个支柱在哪?2、...

本文目录一览:

空调被美的超越,第二主业不明,董明珠的下一个支柱在哪?

作者 | 赵磊

编辑 | 饶霞飞

9月3日,格力集团与小米集团、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在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也许是“董明珠就是格力,格力就是董明珠”这个概念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这是董明珠和雷军联手了。

事实上,这个合作跟董明珠没有关系。董明珠是格力电器董事长,格力集团董事长另有其人。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渊源很深,但并非一家人。

了解格力和董明珠的人都知道,格力集团,应该算是董明珠的“对头”,而雷军与董明珠的关系,也是“对头”的成分居多,这就是说,董明珠的“对头”联手了。

按说格力集团和小米集团走在一起,跟董明珠无关,但是,他们要做的事情,却让董明珠十分介意。

根据协议,格力集团出资35.45亿元参与投资和管理由小米集团发起的小米产业基金,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核心装备、前沿 科技 等领域的小米生态链和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布局,助力珠海加速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这些恰好都是董明珠近10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投入近10年的模具业务、备受争议的手机、传闻中的芯片业务,以及想打造为“第二主业”的智能装备。

在这些领域,格力集团选择与别人联手,在业内看来,相当于否定了董明珠过去的努力。

让董明珠难受的是,这个别人,还是小米——被她认为“品质管理有问题”的企业。

还有更糟糕的事情。2005年以来,格力一直占据着家用空调第一的位置,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董明珠说,“再过五年,还是没人能超越格力空调。”但是,今年,格力空调不败的神话被打破了。

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董明珠嘴里的那家“小偷”企业——美的的空调产品营收反超了格力。

与此同时,美的和格力的市值也进一步拉大。在2019年底,两者市值相差不过百亿元。截至收盘,格力电器的总市值为3298亿元,而美的集团的市值为4830亿元,相差1500多亿元。

在董明珠最在意的智能制造领域,她曾经看不上的小米集团上位了;在董明珠最得意的空调产品营收上,几乎是她一生的对手的美的反超了,这不禁让人感慨,董明珠的时代要过去了吗?

在签约仪式上,格力集团的代表是董事长周乐伟,他曾是“市政府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2016年11月,周乐伟接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前任正是董明珠。

董明珠现在的职务是格力电器的董事长。

格力集团成立于1985年,是珠海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由珠海国资委100%持有。

1991年,格力集团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格力电器。

1996年,格力电器上市后,格力集团的持股比例不断下降。1998年底为55.35%,2007年5月下降为29.74%,2016年9月,再降至18.22%,但仍为第一大股东。

去年下半年,格力电器进行混改,格力集团将其中15%股权以416.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瓴资本由此入局。

目前,格力集团仅拥有格力电器3.22%的股权,看起来,两家曾经是“父子关系”,目前则是股东关系。

事实上,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大部分时候,格力集团扮演的角色都是董明珠的“对头”,某些时候,还是“死对头”。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董明珠曾diss格力集团称,“一直以来,格力集团没有什么好项目和好资产,只拥有一家很好的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作为一个集团,要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旗下一家上市公司,因此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寻找新的项目,并进行产业优化,最终拥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董明珠也曾公开“吐槽”珠海政府和国资委:“格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国资委,国资委不搭理,让我们自己解决。但是遇到利益问题的时候,珠海政府手就伸得很长,什么政府决定、国资委要求,可能就会出来。我随时准备跟他们斗,一定要坚持原则。”

董明珠跟珠海政府斗得最激烈,成绩也最斐然的一件事,发生是2004年,当时,珠海政府计划把格力卖给美国开利,作价9亿美元。但董明珠坚决不同意,并想尽办法阻止了交易。

多年后,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格力电器的市值900多亿,国有股份的价值也接近200亿了,而当时(差点)9个亿美元就卖掉了。我们现在给国家挣了300多亿。

2012年,董明珠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跟珠海国资委之间的关系始终比较紧张,2016年卸任后,董明珠就不属于国企领导人,只是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了。

小米集团的代表则是总裁王翔,他是8月16日公布的小米公司4位新合伙人之一。资料显示,王翔在2015年6月加入小米,担任高级副总裁,后在2019年11月升任小米公司总裁,2020年4月又接替周受资担任小米公司CFO一职。加入小米前,王翔曾是美国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王翔的出现,意味着这是雷军非常重视的一次合作。

董明珠和雷军的关系中,最著名的是“10亿”赌约,诞生于2013年12月12日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当时,雷军认为,5年内,小米的总营收能超过格力,并愿意赌1块钱。董明珠认为不可能,并表示,要赌就赌10亿。

根据2018年财报,小米的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而格力的总营收为1981亿元,“10亿”赌约,董明珠险胜。

去年8月28日,董明珠在北京表示,跟雷军的10亿赌约已经结束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10个亿我不要了,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雷军回应称:“我觉得可以试一下”。

8月11日,在小米十周年的发布会上,雷军承认与董明珠的赌约有点盲目自信,“后来很后悔”。两天后,在央视新闻相对论节目中,董明珠对此回应说,“格力在空调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现在是走在领先地位,格力要在保持主业不变的情况下,让中国的装备在世界上叫得响!请雷军提出自己行业的目标。”

4月27日,在和雷军一起参加央视《新闻1+1》节目中,董明珠说,“我跟雷军很熟悉,也是朋友了。”虽然两者的关系,现在看起来不错,但在过去,两者的关系,还是“对头”的成分更足。

2014年12月,小米 科技 斥资12.66亿元入股美的集团。董明珠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评价这个合作是“两个小偷在一起,是小偷集团。”

董明珠骂美的是小偷,因为此前美的销售的某几款空调侵犯了格力的专利,因此被法院判决赔偿格力经济损失200万元;而说小米是骗子,指的是小米因侵犯爱立信的技术专利,在印度新德里被爱立信公开起诉,并导致小米手机在印度一度被禁售。

此后,董明珠还多次炮轰小米,说“小米不是什么伟大公司,小米手机不是有品质的产品。”又说“大家选择不用小米手机是因为小米质量不行,没有人会说因为小米价格太贵。”还说小米是贴牌生产,等等。

当然,董明珠真正的危机,不在外面的“对头”,而在格力之内。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规模8032亿元,低于2018年的8104亿元。这意味着国内空调行业进入了存量博弈时代,格力、美的之间的厮杀,会更残酷。

对于疫情影响下损失惨重的空调行业来说,谁能扛得住风险,谁能把损失尽可能降低,谁就能在疫情结束后更快恢复过来,甚至重塑行业的格局。

8月30日,格力和美的这对“宿敌”同时发布了半年报,这一次,一向强势的格力输给了美的。2020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业务营收413.33亿元,美的则在空调业务上收入了640.3亿元,以半年报来看,这是多年以来美的首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过格力。

更明显的是两家整体营收下滑的幅度,美的营收1397亿元,同比下滑了9.47%;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降了8.29%。但格力营收只有706亿元,归母净利润只有63.62亿元,降幅分别高达28.21%和53.73%。具体到空调业务,美的只下滑了10.37%,格力却大幅下滑47.89%。

输给心里看不上的那家“小偷”企业,董明珠恐怕很不开心。

自称最大的乐趣就是“卖空调”的董明珠,其实一直想改变格力七八成收入都来自于空调这一事实。

主业单一最大的风险是,如果在空调业务上败了,格力就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美的对格力的挑战虽然只是一次小的胜利,但格力非常紧张,因为这是“命根子”。从2018年至今,格力空调的营收长期占总营收的7成以上,今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也是因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空调卖不出去,其他业务的比重有所上升。

最关键的是,空调业务是格力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其毛利率长期保持在35%左右,今年上半年下滑至32.05%,也是因为市场行情不好,降价出售导致的,其他制造业务如生活电器、智能装备的毛利率虽然也比较高,但由于占比太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要知道,格力空调在2018年、2019年的收入基本是持平的,从市场看,2019年行业总产量同比增长1.21%,但总体销售额同比下降0.74%,行业总出口量同比下降0.82%,行业总内销量同比下降0.69%,空调全行业都面临巨大压力,而在2019年,格力在中国家用空调线下市场零售额占比36.83%,想进一步提升难度非常大。

而在海外,格力也并没有海尔那样的竞争力,在三大白电巨头中,格力对本土市场的依赖度最高,海外市场贡献率长期低于15%,只有在今年上半年达到17%,而美的、海尔的海外市场贡献率均已接近50%。

格力在空调领域确实还能在很长时间里屹立不倒,但是除了空调之外,格力还能讲出什么新故事呢?这决定了董明珠的时代能维持多长时间。

在2018年的干部工作会议上,董明珠表示要把智能装备作为格力电器的“第二主业”。2013年,它只是自动化设备制作部,2015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并独立运营。

2017年前后,格力将原来的智能装备业务分拆成为三个部分,南水的工厂主要生产机器人,北岭的机械所主攻自动化的生产线,坐落在暨南大学的旧厂房则主要进行上游技术的研发。

目前,格力声称已具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物流仓储、智能检测、自动化集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据介绍,格力的这块业务不仅服务自己的自动化改造升级,主要还是向其他B端企业推广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方案。可是在2C的轻工业领域深耕多年,并不代表就能在2B的重工业领域很快发展起来,这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验证,从收入占比即可看出,离真正成为“第二主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2B不好做,在技术已经成熟的生活家电和手机等消费者业务上,格力也没有立稳脚跟,只是在电饭煲、净水机、空气净化器等小家电领域推出过一些爆款产品,但在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与美的、海尔这样的传统豪强还有很大差距。

让董明珠担心的是,格力虽然在空调行业一直是龙头老大,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前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后有小米等互联网新贵高调入场,格力在她手里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春兰空调”?要知道,这个曾经的空调霸主就是倒在了多元化扩张的道路上。

事实上,不管是智能装备,生活电器,还是包含芯片业务、手机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投入了很多,也拿了很多专利和奖项,但在商业化上就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起色。

疫情之下,格力遭受的创伤越重,越说明自身体质不过关,核心就在于格力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到底是智能装备,还是新能源,还是手机和芯片,能成为格力的下一个支柱,谁也不知道,包括董明珠自己。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你认为格力电器下一步应该向多元化发现吗?

对的。多元化,对于格力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0多年前,格力就已经从空调进入小家电领域,但一直面临着“有而不大、有而不强”发展困惑。直到5年前,格力专营店突然出现格力空调、晶弘冰箱、大松小家电等多个品牌、多个品类的产品阵容,格力从专业化空调企业向综合性家电企业的转型,才为外界所熟知。

多元化,对于格力来说,正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过去多年来,一边是董明珠对外坚称,格力是一家专业化的空调企业,不可能也绝对不会进入其它领域,但是当年格力电器上市公司,就已经拥有小家电的业务营收。

另一边则是格力在一线市场上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策略,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却通过商家孵化晶弘冰箱业务,又新注册大松品牌重构生活电器业务,还在悄悄发力格力洗衣机、厨电等业务。

去空调,格力转型的最大束缚

兴于于空调的格力电器,如今转型工业集团的最大束缚,也正是最成功的空调业务。20多年来,格力电器在空调业务的成功经验,正在束缚其在其它任何一项业务上的“自主发展、茁壮崛起”能力。从空调到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如此,从家电到手机、智能制造设备的扩张也将面临同样困惑。

究其原因,正是董明珠已经被空调业务的操作模式、操作理念,以及经营思路所“深套”。一方面,固执的认为,所有业务都需要自己慢慢干,必须要慢慢从一些最难突破的环节切入,从而错失一轮又一轮的扩张崛起;另一方面,顽强的认为,可以通过空调业务为圆心,从而对其它多元化业务进行孵化,什么新扩张业务都是直接从空调体系调配人手,从头开始慢慢来。

分析格力电器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测

格力电器大家都不陌生,也有很多人买格力电器这只股。有关家电的行业里,格力身为领军者,备受关注,接下来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格力电器。

大家在看格力电器之前,我整理好的家电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大家领取一下吧:宝藏资料:家电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生产销售空调器、自营空调器出口业务及其相关零配件的进出口业务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对于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空调、生活电器、智能装备。据《暖通空调资讯》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调凭借16.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继续在行业中发挥领跑的作用;据《产业在线》统计数据显示,占比33.89%是2021年上半年格力家用空调的内销情况,隶属于家电行业第一。

从简述上看格力电器实力很强,下面我们通过亮点分析格力电器值不值得投资。

亮点一:员工持股方案落地,利益绑定长期稳增长可期

2021年6月21日,格力电器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被其公布,员工持股计划资金规模低于30亿元,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账户中的已回购股票,购买价格为每股27.68元,达到了回购平均价格的一半,股票规模没有超出1.08 亿股,占总股本1.8%,拟定有不超过12000名员工参股,涵盖了全体员工的14%,把董明珠从认购上限3000万股中删除后,总量按照人均进行计算,数值是0.65万股。员工持股计划实现了核心员工和骨干的个人利益与上公司业绩的高度绑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调动核心人员的工作热情,未来公司业绩稳增长可期。

亮点二:公司产品品类逐渐丰富,综合竞争力增强。

就眼下来看,公司已从单一品类发展到当前涵盖消费品和工业品两大领域多品类产品,其中,空调业务走势已从家用空调拓展到商用空调以及特殊工况空调,接下来公司会以冷藏冷运、军工国防、医疗健康等领域为重点扩展的方向。

篇幅有一定限制,还有更多的格力电器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内容,在这篇研报我已经整理好了,假如想了解可以戳这里:【深度研报】格力电器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2018 年以来,白电市场经过电商下沉的助推,冰箱、洗衣机已经基本达到“一 户一机”的水平,而空调更是比较早的就进入了"一户多机"的时代,未来升级换代将成为主要需求。在目前低基数背景下,更新换代需求旺盛,各地方政府也许会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补贴程度,促进白色家电市场回暖。疫情的冲击和考验都经历了,龙头企业的话,是凭借着其在产业链布局、专利规模、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制度等方面的优势,"爆品"会更有机会创造,白电市场的整体集中度会愈加提高,格力电器作为白色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就非常的有希望从中受益。

三、总结

总结一下,格力电器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较高,改革后完善了营商环境,产品也跟着丰富不少,公司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是想要更加清晰的了解格力电器的未来行情,下面的链接中可以给你答案,有专业的投顾教会你,看下格力电器现在行情有没有好时机:【免费】测一测格力电器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8-2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格力空调作为空调市场的领导者可以采取哪些竞争战略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1991年,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在珠海成立。经过1991年至2013年三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制造、研发、销售和服务企业。它在国内外拥有数万名员工。它还在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和巴西建立了制造厂,以发展全球空调业务。“格力电器”连续几年入选《财富》杂志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经过三个阶段的开发和改进,它已经达到了今天的格力。第一阶段是1991年1月至2000年,这个阶段是格力的开始。20世纪90年代,在创始人之一朱江红的领导下。格力开始为人所知。后来,在董明珠创新营销模式后,格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空间。第二阶段从2001年到2008年。在这个阶段,公司开始成长。为了提高质量,采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公司内部改革,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不断突破空调核心技术。第三阶段为2009年至2013年。现阶段,格力已成为空调行业的领导者,引领中国空调走向世界。

竞争战略的概念:企业战略包括竞争战略、发展战略、技术发展战略、营销战略和信息战略。

它是由工业化战略、人才战略和其他战略组成的战略体系。但竞争战略并不等同于企业战略。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说过。“竞争战略只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主页也被称为业务级战略或SBU战略。它受企业整体战略的制约,指导和管理特定战略业务单元的计划和行动。“因为在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这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下,企业会采取成本领先战略,使成本恶化,通过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服务战、品类战等其他一些辅助战略来建立和扩大建立自身潜在的竞争优势,从而战胜竞争对手,取得成功。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