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董明珠为什么选择自己为格力代言
- 2、董明珠为格力代言只为省几千万广告费?背后真相真的发人沉思吗?
- 3、“中国空调教父”陶建幸:花100亿买的教训,又要在格力重演吗?
- 4、董明珠为什么选择自己为格力代言?
- 5、如今66岁的董明珠依然掌舵格力,她在格力公司究竟是怎样的角色?
- 6、董明珠对格力空调非常自信,她的自信究竟来自于哪里?
董明珠为什么选择自己为格力代言
“请成龙做广告要花1000多万元,自己做广告一分钱不用花!”这几天,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的一席话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提醒了人们,之前被成龙大哥一招一式画出的“好空调格力造”的广告语似乎已经消失了很久,取而代之的则是由董明珠亲自上阵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合演的一段“空调不用电”的广告。
有人说董明珠太抠了,在广告中出现的另外一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没花钱。广告片的风格简明而霸气——王健林问董明珠格力中央空调是否不用电费,董明珠回答称“是的,用太阳能”,王健林随即欣喜地表示:“那我每年可以节约电费10亿元”。
董明珠把自己亲自上阵做代言的原因归结于“可以节约成本”,她甚至认为,动辄花几千万元请一个明星代言“是一种浪费”。在笔者看来,董明珠此举不仅省钱,而且是超值,更是顺应潮流的时髦做法,她才是格力电器的“最佳代言人”。
据报道,格力与成龙的合作终止完全是正常的合作期满,并不存在是谁对谁不满意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明星的私生活曝光程度增高,找明星代言渐有不可控的趋势。
曾经,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刚播完时,李代沫火了,苏宁第一个签下他做代言,李代沫的广告在地铁里抬头可见。李代沫吸毒被抓后,苏宁立刻把他的广告全线下线,另一位找他代言的联想也是同样做法。虽然在合同中一定有关于明星发生此类事件的赔偿方案,但对于企业来说,损失钱是小事,更亏的是广告投入白瞎,宣传步伐被打乱,企业形象跟着坠落——这找谁说理去?!
另一方面,各种财富排行榜、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等各种各样的排名、评比把企业家推向了公众,公众熟悉了企业家创办企业的奋斗经历。中国企业家再也不是西装革履坐在大班椅上,拿着笔要签合同那类千篇一律的模样了。他们有了形象和风格,潘石屹爱喝果汁,俞敏洪有些“山炮”,周鸿祎爱打嘴仗,他们的形象已经被公众所熟悉。这为企业家代言奠定了基础。
虽然说,企业老总代言自己产品难免是王婆卖瓜,但谁又有王婆那样了解自己的瓜呢?从销售一线干上来的董明珠脱口而出空调的所有性能,代言的明星却对代言产品了解甚少,董明珠能为产品的安全负责,明星往往都没去过生产线,这使得明星代言很难具有说服力。相比明星那张PS后完美的脸,董明珠眼神中流露出的坚定和不妥协更能打动人。
还有一个问题是,正在怀孕的小S代言母婴产品很合适,但让身价千万的周杰伦去代言电动车,就显得莫名其妙。一瓶矿泉水,即便找来王力宏代言又能怎样呢?也比不上眯着小眼睛的马云夸张地喝一口恒大冰泉更有趣——无独有偶。前几天阿里和恒大签约时,马云也不忘称赞恒大冰泉“喝一口销魂蚀骨”。
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已经不吃高大上的明星、大制作那一套,如今最有效的传播风格是“无节操、萌萌哒、戳心坎儿”,或是传递品牌的价值观。只需做好这样的广告文案,互联网上的千百万网友自然会帮助你完成推广的任务。正如刚刚上市的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他把自己化身为80后奋斗的代表,唤起了团购化妆品网站主流消费者的共鸣。
由此不难看出,董明珠是聪明的,她把人们对她能干的印象转移到对产品的信任。这笔账一算清,相信在未来的广告业,企业家亲自上阵是比高价请明星更常见的选择。
董明珠为格力代言只为省几千万广告费?背后真相真的发人沉思吗?
董明珠亲自代言格力她解释说过是为了省广告费,市面上也有人说是为了防止“成龙魔咒”,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为了将自己与格力进行绑定。
神奇女子董小姐
1990年,36岁的董明珠孤身前往珠海,成功应聘格力空调的前身—珠海海利空调厂的销售员,得利于她敢闯敢拼的性子,半年的时间里,她完成了300万的单子。在1992年,她的销售额已经占了总销售额的1/8。1990年到1993年她的个人销售额更是占到了总销售额的1/6。
当时的厂长朱江洪发现了她这样一个人才,便将她调到总部出任经营部部长。朱江洪和董明珠两人将格力带上了快车道,1996年格力超过了原来的第一春兰空调,接着长期霸占了国内空调销售额的首位。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随着格力电器的慢慢壮大,格力电器的母公司开始做起了“儿子的就是老子的”的事情。拿着格力的名号给“二儿子”“三儿子”滥用,在2005年更是打算将格力出售给外资开立集团。虽然最后以破产告终,但是二者的矛盾几乎无法调和。
△成龙代言格力广告
时间来到2012年5月25日,作为格力电器的老大哥朱江洪到了退休的时候,格力集团想直接空降周少强作为董事长以此控制格力电器,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40%的股份,格力电器被格力集团控制似乎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情况几乎是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电影《敦刻尔克》
就在这一天,各地的格力电器中小股东表现出了团结的一面,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投票,格力电器开了一场有史以来最热闹的股东大会。这一点上,“格粉”确实表现出了敦刻尔克大撤退里的感人场景。在他们的同心齐力下,格力集团提名的周少强竞选失败。在场中小股东给予了董明珠最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每一年中小股东都会以掌声迎接董明珠,而这掌声要持续到2016年才会中断。
“中国空调教父”陶建幸:花100亿买的教训,又要在格力重演吗?
导语:一个人成功不在乎过去拥有什么,而是在于一个人能够长期的在同一个地方屹立不倒。而且在成功的路上,稍有不慎就容易跌入万丈深渊。
说起中国空调教父陶建幸,相信很多人对他的传奇历史还是有很深的了解,说实话对于陶建幸来说,他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曾经有属于他的辉煌年代,只不过由于自身的选择性和战略性的发展,出现了小小的遗憾,所以让他的辉煌一下跌入低谷。
成功的道路,经历过太多的坎坷。
陶建幸对于这个人,他其实有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对于技术员出身的他来说,有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所以在当时也是临危受命,去管理濒临破产的国有小厂,也就是春兰品牌的前身-泰州冷气设备厂。这个国有小厂,在当时冷气设备上规模并不是特别的突出,但是在这个小厂由于生产了很多多元化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市场占有率却很低,所以并没有突出这个小厂的针对性。
面对这种情况下,陶建幸也十分果断的拿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去掉多余的产品。从这个举动来看,也不难看出陶建信他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小厂在他的带领之下,就逐渐开发适合家庭使用的柜式空调,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占据了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九十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所有市场。
在随后的三年时间内,陶建幸也将国有小厂正式命名为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陶建幸所带领的,春兰公司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和改变。一路走向成功的顶端,所以“空调教父”这个称号是实至名归的。
野心的庞大,导致百亿的资产蒸发。
或许此时的陶建幸来说,凭借过人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创立的春兰设备公司,在市场的占有率逐渐的提高,对于一个企业家的身份来讲,肯定不会满足现状。所以此时的她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从而不单单是生产空调,所以他在 A股上市以后,也迫不及待地进行了汽车,摩托车,卡车行业的介入。也正是由于这些副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主业的萧条。
那个时候的年代,或许卡车对于人们的印象来说,最值得关注的品牌就是“东风”和“解放”。这两大卡车品牌在当时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陶建信在选择进入卡车的行业是他的决策性也就注定了它的没落。所以随着自身行业的萧条,再加上副业的多元化导致它的投资并没有收到很好的回报。
据当时的消息来看,陶建幸在生产卡车的时候也是投资了上百亿的资产。然而随着卡车行业的情况突变,重型化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需求,所以春兰设备公司由于队内没有重卡的技术,对外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所以他所成立的春兰卡车也就渐渐失去了优势。所以到了2008年,春兰集团才将自己的卡车卖给徐工科技。从此春兰公司的多元化道路也就到此为止。
所以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原本很好的一步棋,由于自身的盲目自信选择市场的方向发生了冲突,才会导致陶建信的春兰公司受到了很大的瓶颈,所以对于一个空调为主业发展的公司来讲,应该针对本产品有更进一步的研发和提高,所以不应该在此时去发展其他领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格力集团似乎也在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很多人就觉得董明珠难道要重蹈覆辙吗?怎么说呢?个人觉得对于格力集团应该不会重蹈春兰公式的后路。
格力集团并没有完全放弃主业。
从最近几年格力集团的发展方向来看,它虽然在其他领域都有所涉及,但是从根本的角度出发,董明珠也是没有放弃格力空调的主业方向。而是在技术研发的同时在其他领域给予相应的补助,从这一点来看,其实两者也是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而且对于格力空调来说,他不仅有针对于家庭使用的,也有针对于商业使用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格力集团的发展战略要位春兰集团要好得多。虽然格力在其他领域的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很多阻碍,但是所幸对格力的本质上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危机。
所以对于春兰公司和格力集团这两大空调品牌来说。要想发展多元化的道路,其实并没有错,关键还是要在于要有针对性的突出,而不要在其他行业投入过大的资金,从而牺牲掉自己主业这样的一种行为其实是本末倒置的。
同时在发展其他行业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工作,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去做其他行业。所以多元化的发展并不是取决于一个人的资产,而是取决于你所带领的团队是否适合这个产业?。而不是一味地去看重其他行业的比重。这才是作为决策者应该考虑的方向。
结语:
当然无论是对于陶建幸还是董明珠,这两位知名的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和辉煌的时刻,是让很多人所崇拜的。尽管对于决策者来说,有些时候会出现意见上的分歧和盲目性的自信,这些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管结局如何,只要自己能够合理的掌控才是最好的。
董明珠为什么选择自己为格力代言?
在西安举行的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以《掌握核心科技》为主题发表演讲。一上来,董小姐就明确指出,“中国制造”之所以被认为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究其原因是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工匠精神,是因为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借此,董明珠也揭秘了为何她要在央视亲自为格力做代言的原因。虽然很多人说她自己出来代言太高调并劝她低调一些,但在她看来,请演员花几千万做广告却未必能给承诺,而她却能给消费者一个承诺,“我可以做全世界最好的”。
印象里董明珠一直很拼,她36岁从格力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40天讨回42万元债款,个人销售额曾达3650万元,41岁成为格力销售经理,到现在已经65岁。
尽管有着近乎传奇的经历,这几年她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评价却很是一般,有人觉得她过于高调,也有人接受不了她强势的风格。
因为她想保住格力免于动荡,甚至是毁灭。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都曾在格力身上发生过。我必须要提到另一家公司,珠海格力集团。也就是说格力集团是格力电器的"爹"。然而这个爹并不待见这个儿子。
珠海格力集团,其前身为"珠海特区经济发展总公司",由珠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控制。在董明珠之前,其历任董事长除了朱江洪(原格力电器董事长)外,其余都是由珠海市国/资/局干部直接调任。
自从格力集团步入正轨后,格力电器就几乎贡献了90%的收入。现在的格力电器更是朱江洪和董明珠的管理下,由从年产2万台空调的小厂海利逐步成长为营收过百亿的国内空调老大,直到今天。
所以,我支持董明珠代言格力。我每一次看到广告上的格力,都不禁会想到,董明珠女士是在以一种外人很难理解的方式,去为必将到来的战斗做着准备。
如今66岁的董明珠依然掌舵格力,她在格力公司究竟是怎样的角色?
我觉得她在公司里是指路明灯,引路人,品牌代言人,也应该是公司里很多人的抚慰剂,总之有这个人在就会让很多人感觉很安心。
一个优秀的企业当中一定有一个能力非凡,并且让大家看得很踏实做事的领导人,而董明珠就是这样一个人。董明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拥有坚定目标以及梦想的人,并且她一直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着。
当年的她被很多人称为一届女流之辈,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不惯她的行为,但是董明珠抛弃世俗的观念,不畏惧人言,一次又一次创业,一次又一次失败,她仍然不放弃,其中的所有艰辛,只有自己尝过才知道人生百味,但是好在她一直坚持自己,他也一直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慢慢地,她所做的格力空调有了一点点起色,她看到了格力空调的发展前景,也相信在自己的带领下,格力空调一定会走向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这么多年以来,她致力于格力空调质量的发展,新技术的研究,在企业员工面前不管说到什么他都能够做到,这是一个作为领导人的魄力,她努力为自己的员工创造更多的福利,把人才留在自己的公司。
跟着一个如此有能力的人,我相信下面的员工也坚信他们的目标最后一定会成功,慢慢地,董明珠成为了企业的代言人,当然这并不是直接代言人,只是让很多人觉得一个如此强大的女企业家,想必是更加优秀的。正是因为如此一让格力空调让更多人知晓,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影响力,我想这样一个人在公司里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董明珠对格力空调非常自信,她的自信究竟来自于哪里?
我觉得还有自信更多的来源于她对格力空调质量的自信,以及她对自己努力程度的自信。
董明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有自信的女人,如果没有她当初的自信,她也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作为一个女人她能够做到如此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全力以赴,更多的还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
其实刚开始做格力空调的时候,董明珠就是十分有自信的,只不过那个时候格力空调的品牌还没有那么大,但是她坚信自己能工作的好,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她就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想让格力空调成为空调行业当中的佼佼者。
而直到今天为止,董明珠对格力空调依然是十分自信的,我觉得这份自信首先肯定是来源于自身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自信的心情,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耐力,也正是董明珠有与常人不同的自信心和长远的眼光发展,所以她才能够成为唯一的那个董明珠。
当然,这绝对不仅仅是盲目的自信,因为她知道她自己会拼尽全力全力以赴,而且也因为自己一直在学习,从没有间断,所以她能够肯定他对这个行业算是了如指掌的。同时他自然知道一个企业也想做大做强,说这些空话是没有用的,所以它更着眼于空调质量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也有很多的行业加入到竞争中。如果不实实在在的把自己产品的质量提高,没有人是傻子,所以也没有消费者愿意去购买他们的产品。而在这一点上董明珠也是知道的,所以董明珠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质量的发展,所以她才能够那么有底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