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董明珠曾投资数亿想圆造车梦,如今进展得怎样了?
- 2、格力造车结果出炉!都以为他骗了董明珠26亿,原来董明珠更高明
- 3、一年营收1212亿元,“空调之王”正式易主,董明珠输在哪?
- 4、格力空调要在郑州建厂?
董明珠曾投资数亿想圆造车梦,如今进展得怎样了?
说到空调,格力是个名牌。董明珠一直是互联网上的流量女王。她负责的格力,是中国的“世界名牌”,就像华为的手机一样。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她曾经带领格力变得越来越勇敢,更加努力地战斗。最后,她成为世界第一的董明珠,并选择重新创业。她把自己所有的社会价值都投入到了“造车军团”中。现在她造的新能源车出来了。让我们看看这辆车是什么样子的。
先看车标,银隆车标是五环,远远看去像盛开的梅花,有些随意,又有些柔和。至于好看不好看,就看个人审美了。
然后我们来看看新上市的车型。内饰风格和现在的丰田埃尔法很像,区别在于是纯电动车型,采用钛酸锂电池。董明珠似乎正在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希望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众所周知,这款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可达200多公里,在“充电困难、续航时间短”的问题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比亚迪、长城,等传统汽车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续航里程短可能会成为格力汽车最大的致命点。
无论如何,这一次董明珠没有违约,而是梦想汽车制造了它。她看中银隆, 珠海,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银隆的关键核心竞争力是其钛酸锂电池技术。与三元锂电池相比,钛酸锂电池可在6分钟内充满电,可使用30年。即使在极其寒冷的条件下,它也能继续工作。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成本高,续航里程短。我相信董小姐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大的进步。至于市场能不能认可,量产后就知道了。
感谢朋友们的耐心阅读,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那么就请多多点赞评论,并把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吧!
格力造车结果出炉!都以为他骗了董明珠26亿,原来董明珠更高明
很多成功的创业家往往也是投资家,因为创业成功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具备了看人、管人和洞察行业的能力,因此很多企业家积累到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就会投资一些初创公司,或者大额投资一些前瞻性的盈利企业,通过最终企业上市实现超高回报退出。国内这一类典型的企业家就有雷军、徐小平、沈南鹏和马云等。
国内女性企业家当中,媒体关注指数最高的,无疑就是格力集团的董事长董明珠了。董明珠从一个丧夫的南京妇女,南下到珠海,经过几十年打拼,成了国内最大的空调企业总裁,并且将格力电器打造成了世界500强企业,而且格力电器的净利润在国内家电企业内也首屈一指。
董明珠也以强势在国内著称,对竞争对手可以用各种低俗的词语嘲讽,对待员工也要求极高,甚至接近于苛刻。她每次的发言,几乎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总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
5年前,董明珠也从一个企业家向投资家转变,甚至主导格力以130亿全额收购一家公司,但是最终却被股东大会否决,之后董明珠自己掏了10亿并且联合了王健林等国内企业家的资金,入股了一家创业公司,但是最终这家公司创始人出局,并且滞留海外,如今格力电器仅以18.3亿收购该公司30%的股份,纵观整个过程,让人为之炫目和无解。
而这家是非争议极大的公司,就是银隆新能源,至今对于银隆新能源是否是一场骗局,外界很有争议,更有争议的是,到底银隆新能源的创始人魏银仓骗了董明珠,还是董明珠用计强势踢出了魏银仓,至今都未有定论。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格力电器最终以更少的代价收购和控制了银隆新能源,让格力电器同时加入了新能源 汽车 和锂电池两个业务。
那么魏银仓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很多人说他骗了董明珠26个亿呢?并且,魏银仓的学历还没读到初中毕业。
20世纪80年代,小 汽车 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颇有经商头脑的魏银仓认为修车是个赚钱的生意,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到汽修厂当学徒,魏银仓能说会道有不少朋友,后来他一边当学徒,一边当中间商售卖 汽车 配件,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赚到钱后,魏银仓自己开了家 汽车 美容保养店,顺带着还做二手车买卖生意,2008年,国内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不少传统车企都在这一时间段开始布局,魏银仓也从中窥见了商机,并花了大价钱拿下一家新能源公司和电池厂,组建了银隆,踏入了新能源造车赛道。
2010年,银隆花了575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奥钛53.3%的股份,成功获取了钛酸锂电池技术。接下来银隆又收购了两家 汽车 公司,拥有了整车生产和销售的资质。拿着新能源技术和 汽车 的概念,银隆新能源先后获得了中信、华融国际、东方资产、陕煤等国有资本乃至上市公司资本的投资。
从魏银仓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销售驱动型人才,擅长打人际交道和执行销售,这一点与董明珠的商业成长路径雷同,这大概也是后来董明珠与之惺惺相惜,看中其工作能力和创业潜力的原因。
要知道,造车资金门槛相当高,当时新能源的技术也相对不成熟,固定资产投资较高,研发周期也相对较长,而且买方往往是地方公共服务部门,这也导致银隆新能源面临资金枯竭,研发中断的问题,因此魏银仓把目光转向了珠海本地的另一个名人董明珠。
在朋友的引荐下,魏银仓找到了董明珠,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在共同的商业成长背景下,董明珠与魏银仓很快就惺惺相惜,魏银仓声称已经成功掌握一种名叫“钛酸锂”的电池技术,这种电池技术能够实现快充,只要5分钟就能充满电,电池寿命长达50多年。
此时对于董明珠而言,正着急为格力电器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新能源领域的银隆公司的上门拜访,令董明珠对其技术和管理能力都很折服,并且让董明珠非常希望通过收购银隆,跟进未来市场的前瞻需求和趋势。
这也难怪后来当董明珠将130亿收购银隆新能源摆上台面之时,很多股东都极力反对,结果董明珠却掷地有声地表示“3年之后还做不起来我把他(魏银仓)毙了”,“我们收购银隆可以再造个千亿企业没有问题”。最终格力电器收购银隆并未成行。
董明珠表示自掏腰包也要促成这个项目,与此同时董明珠还叫上自己的好朋友刘强东、王健林三人共同出资30亿,投资了银隆这个项目。董明珠还自掏腰包10亿,又用格力的股权质押16亿,一共在这个项目中投入26亿,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持股17.46%。
然而,仅仅入股了一年之后,俩人就闹翻了,董明珠在电视上指责银隆的技术只是研究数据和理论,魏银仓也被迫辞去了董事长职务,很快银隆方面就指责魏银仓侵占公司10亿资金,并且还报案追查,而魏银仓则是指责董明珠实际控制了银隆,因为负责采购、财务、品管和生产技术的核心业务部门均是来自格力的人。
实际上2017年珠海银隆的营业收入还高达87.52亿元,净利润为2.68亿元,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新能源 汽车 补贴,但是在2018年相关的补贴大规模减少因此也导致珠海银隆陷入困境,以至于大量的产业园出现了停产的状况。
外界认为董明珠与魏银仓的矛盾激化,主要在于国家的支持力度变小以至于企业的发展前景不明,成了另一个导火索。
到了2019年4月,银隆方面声明,公司前总裁孙国华及高管合计6人因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4亿元被刑拘,魏银仓则滞留境外。至此,珠海银隆基本上是由董明珠所掌控,同时由于魏银仓的股份质押到期,进入了拍卖阶段。
目前银隆的所有者权益仍然高达54亿,但是最近格力仅以18.3亿就通过拍卖取得了30.47%的股份,基本上是按照净资产的价格计算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银隆新能源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公司的钛酸锂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且还获得了中科院的认证,此外银隆在多方面都取得了研发成果而且成功运用于高安全大倍率钛酸锂储能系统。 这显然表明,过去魏银仓时代所积累的钛酸锂电技术和实力,并不一定是虚假的。
因此对于如今格力电器仅以18.3亿就控制了珠海银隆,也有不少的争议,也有人认为这是董明珠为了独占银隆,控制了公司,对魏银仓进行清算,最终仅以极小的成本就控制了珠海银隆,董明珠是做局的人,也是最终的赢家。
也难怪,招商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此次收购成本极低,若用银隆2018 年净利润为基准进行估算,则银隆对应PE 估值约40 倍,银隆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格力电器的收购占了大便宜。
一年营收1212亿元,“空调之王”正式易主,董明珠输在哪?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厮杀,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竞争力。每一个行业或多或少都需要面临同行的竞争,除非这个行业没有市场。如今国内的家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随着我国各个领域不断发展,我们的家电行业也从原先依赖国外品牌,转入到国产品牌。
就拿其中一个家电来说,比方说空调。夏天,人们对于空调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在城市里面,基本上很多的场合都安装了空调。国内的空调市场,有三大品牌,格力、美的已经海尔,这几家占据的市场份额是极高的,三者霸占了80%的市占率。
其中格力的表现非常突出,一句“好空调,格力造”已经远名海外,格力空调也是中国空调唯一的“世界名牌”,从200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全球领先,不得不说格力空调是空调领域的“常青树”,遥遥领先其他品牌。
但是这个看似牢不可破的局面,在去年被打破了。一直屈于格力之后的美的成功“上位”了。从2020年的数据上来看,在年营收上以及空调业务的营收上,美的都要领先格力。2020年格力年营收为1704.97亿元,美的的年营收为2857.1亿元。
在年营收上,美的与格力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已经临近1000亿元。那么空调业务上,格力在2020年为1178.82亿元,美的为1212.15亿元。对于格力空调业务来说,同比是下降的趋势,对于美的来说,同比是上涨的趋势。
两者一个上涨,一个下跌,双方之间的差距也就发生了变化,美的在空调业务上已经反超格力了,虽然仅仅差了33亿元,但是“空调之王”易主了。空调市场原有稳定的局面被美的打破了,一直领先的格力空调这次为何落后了,董明珠输在哪?
第一,线上平台入局晚。互联网的时代,线上市场所释放的红利并不会第一线下市场,很多企业纷纷进入该赛道进行布局,但是对于格力来说,还是更注重线下市场,虽然后面格力也开始布局线上市场,但是要比美的入局晚上一些。
而去年,人们的出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局势下,对于注重线下销售的格力来说,是不利的。美的反而迎来了增长,因此美的线上布局已经比较成熟了。因此,美的线上市场为34.26%,格力却只有28.99%。
第二,营收过于单一化。格力与美的都属于家电巨头,但是双方的产品却有着不同,美的的家电产品要多样化一些,不仅仅只有空调,还有电饭煲、热水壶等等,这些也给美的带来不少的营收。
对于格力来说,其营收高达70%是来源于空调业务,这也是为什么美的与格力在空调营收上相差不大,但是在年营收上相差甚远的原因。
第三,发展方向不同。对于美的来说更专注于家电领域,在家电领域也有不少美的的品牌。而对于格力来说,并不是如此,格力更注重 科技 领域,格力造手机,格力造芯片,格力还要造车。
这对于格力来说都属于新的产业,是一大挑战,前期不要说创造营收,还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
空调行业迎来“大洗牌”,如今格力、美的、海尔三者的市场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空调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又要迎来新一轮的“洗牌”,现在很多的互联网品牌也开始加入到空调市场,比方小米、苏宁等等。
这些品牌依托互联网平台,让家电更加智能化,对于格力来说,所要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来自美的。去年美的反超了格力,很多网友表示,董明珠输哪了,有着“铁娘子”称号的董明珠,可能也意识到线上的不足,开始亲自带货。
你认为之后“空调之王”是否还会发生变化?
格力空调要在郑州建厂?
但是凭借郑州的战略地位而言现在格力空调在郑州还没有工厂,当然后来也是没有建厂的,后来格力空调否认了这种说法,早晚会成为中国的制造中心的。07年就有传闻说格力空调投资12亿元在郑州建厂,格力空调在郑州建厂也是时间的问题,至于以后会不会在郑州建厂现在还不得而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