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南海家园安装灯具有吗

admin 2023-02-18 21 抢沙发
南海家园安装灯具有吗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灯具安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网上买灯具有包安装吗?2、...

本文目录一览:

灯具安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网上买灯具有包安装吗?

网上买的灯具大部分是不包安装的。

家里装修自己安装灯具时的注意事项:

1、灯具安装,最重要的就是要牢固,可以用手拉一下,感觉一下。

2、灯具底盖应该紧贴顶棚,不能晃动。

3、室内安装壁灯、床头灯、台灯、落地灯、镜前灯等灯具时,高度低于24m及以下的,灯具的金属外壳均应接地可以保证使用安全。

4、卫生间及厨房装矮脚灯头时,宜采用瓷螺口矮脚灯头。螺口灯头的接线、相线(开关线)应接在中心触点端子上,零线接在螺纹端子上。

5、台灯等带开关的灯头,为了安全,开头手柄不应有裸露的金属部分。

6、如果是吊灯,会有电线从顶上延长到灯头部位,要注意,这根电线不能是绷紧的,应该是松松缠着拉杆走下去的,不然以后这个长期绷紧的电线很容易出问题。

7、仔细检查,不能有裸露在外面的电线。

8、吊顶或护墙板内的暗线必须有阻燃套管保护。

9、另外很多吸顶灯具上面都有防划伤的膜,安装后需要揭下来,揭过的人都知道,非常困难,其实有个小窍门,可以用吹风机吹一下这个膜,然后再揭就可以非常轻松的揭下来了。

南海家园三里的房子有质量问题

吗南海家园三里的房子质量是有保障的,由国家住建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造,所有房屋都有严格的质量把关,所以不存在质量问题。

难忘的家乡行

家乡行

2021年7月20日

家乡日前信,新宅已建好。我们去暖房,家园更漂亮。

路途虽不远,心情似火烧。送我回家乡,火车快快跑。

走在乡间路,空气清新好。近乡情更浓,只嫌路悠长。

随着汽笛的长鸣,2021年7月4日11点我们兄嫂弟五人(郭德华、刘桂福、郭德林、祝信、郭德培)在北京站踏上了归乡的列车。列车疾驶在北上的铁轨上,经过四个小时的行程,于下午三点到达山海关,后转乘长途 汽车 于当日下午四点三十分抵达我们的家乡——前卫。三嫂早已订好出租车在老道口站等候了。我们从长途车上下来,三嫂便迎上前来,将我们的行李放进后备箱,司机拉着我们不一会儿就到了东大村316号我三哥德海家了,也就是我们父辈祖辈曾经生长居住过的地方。只见昔日低矮破旧不堪的房子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坐拔地而起的,地基有1.5米高,东西长有20米,高约3.5米,进深约10米,并且外立面墙还贴有白色瓷砖的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老宅与新房的变迁,展示了我们的天祖父(郭大珍)、高祖父(郭恩)、曾祖父(郭殿魁)、祖父(郭祥)、先父(郭荣生、郭荣贵、郭荣久、郭荣庭、郭荣昌)与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郭德海、宁桂芝夫妇)艰苦奋斗的历程,同时,也是我们这个家族共同奋斗的结晶。

记得叔父郭荣昌所著《家史》一书中曾经这样写到:胞兄荣贵素日生活艰苦朴素,节衣缩食,若有积蓄,便寄给父亲,以便集中财力,购买几亩耕田,从此,我家便由租种别人的田地,逐渐过渡到耕种自产田,确实来之不易。1949年初,前卫土改,我家划为富农成分,后因劳力少,又改为小地主。当时将我家私有田地和两间半北房及前后东部半个院落全部交出,分给别人占有。胞兄荣贵为了解脱先父郭祥在精神上的压力,只好自沈阳弃职还乡务农,代父忍辱负重。打倒四人帮以后,胞兄荣贵与三子德海及儿媳宁桂芝三人,齐心协力,想尽办法,重建家园,并在表弟许宝库的帮助下,终于在1981年6月9日(农历五月初八日),以1600元的代价,将土改运动中所失去的长达三十二年之久的部分房产和东半部前后院落,全部购回,使祖传房产又完整地归还于我家。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这座二百多年的老宅子承载了诸多的酸甜苦辣,见证了人世间诸多的冷暖情怀。如今老房已是饱含沧桑,危在旦夕,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由此可见,这幢新房在德海三哥嫂艰苦奋斗下,它凝聚了我们这个家族几代人所付出的心血,更是一簇为之奋斗的盛开的鲜花,它的璀璨之光必将照耀在我们郭氏家族的每个角落。

到家后,第一顿晚饭三嫂为我们准备了家乡的特色饭:水豆腐就豆干饭。水豆腐就是将磨好的豆浆经点卤水后形成的豆腐脑盛在一个柳条编成的浅子里滤去水分,然后将其盛到碗里,再浇上肉末做成的卤,尽情享用,最后还要盛上一碗由红小豆和大米焖制成的豆干饭。这是一顿家乡味道十足的晚餐。

第二天(7月5日)早餐三嫂买来了一大盆豆浆和油条。只见豆浆上漂着一层油皮,味道鲜美,浓浓的豆浆这是在北京绝对买不到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前卫待了八天,也就足足喝了八天的豆浆,大家一致认为,绝不能浪费了这几天的美好时光。早餐过后,我们五人便去参观镇南头的前卫著名的斜塔——前卫歪塔。

据《绥中县志》介绍,早在30多年前测量结果: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12度,塔尖移位1.7米。它是一座实心密檐式砖塔,石筑塔基,砖砌塔身,分三级八角形。塔身有砖刻飞天、佛龛佛像、花纹、狮子头等图案,刀法绝妙,线条清晰。单顶,原有顶盖,现已残缺塌陷。有专家判断此塔为辽代中前期所建,距今约一千多年左右。年代久远,至于何时开始倾斜,已无法考证。 前卫歪塔又名瑞州古塔,该塔建成之后虽几经地震与洪水破坏,却始终斜而不倒。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5.2度,而前卫斜塔比比萨斜塔倾斜度还多8度,塔基的砖石经过千百年风雨的侵蚀已经风化,呈锥形上粗下细地支撑着砖塔,该塔于2010年秋天开始进行保护性维修,塔基也用青砖填补砌实,水泥勾缝,以一种新的姿态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午饭为了更加体现农家饭的味道,我们烧起了大柴锅,用柴锅做出的饭菜更香。柴锅是安置在正房窗户外地面上的,它的烟道是经过正房的火炕直通房顶上的烟囱的,这样柴锅一烧,即做熟了饭,也将炕烧热,去除了炕里的潮气。五嫂、三嫂、大嫂负责烹饪,五哥则坐在塑料凳子上当起了火头军,一把把柴火放进灶坑,将大锅烧热,烹饪即将开始了。这时突然嘎吧一声,只见五哥坐的凳子裂了,碎片一地,五哥身体后仰,双手也顺势向后斜撑着地面坐在了地上,三嫂也瞬间双手拉住了五哥的双腿,此情此景,我们大家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五哥的身后就是一米五深的菜地,三哥就是在这个地方不慎跌落至腿伤的。惊魂过后,后怕犹存。节外生枝的插曲,挡不住吃农家饭的热情。德林大哥又充当起了火头军,只见他头戴斗笠,蹲下身来,手拿玉米秸把灶火烧的更旺,嫂子们各显其能,不一会儿,带有家乡味道的饭菜上桌了。大家吃着,喝着,聊着,谈笑风生,五哥不时地也举起酒杯向大家祝酒。

下午三嫂带我去了前卫镇北边的北大甸子,也叫北大村。他距前卫镇两公里。

说起北大甸子,那是我史姥爷的大女儿的婆家,婆家姓陈,所以我叫她陈大姨,陈大姨的二儿子叫陈绍伯,所以北大甸子就是沈阳陈绍伯二哥的老家。经二哥介绍,我见到了他的堂弟陈绍光。陈绍光比我小两岁,今年64岁,他将我和三嫂热情地让进屋,拿出自己种的套袋大黄杏招待我们。说起套袋杏,我还是头回听说,只知道苹果有套袋的,还没听说过杏也有套袋的。经绍光介绍,市场上卖的杏没有套袋的,只有自家种的杏才给套上袋,这种杏才是真正无污染无公害纯绿色的呢。随后绍光带我到村子上转了一圈。只见村大道水泥铺路,南北两侧是排水沟,干净整洁,无异味。家家都种果树,各家院里也是水泥地面,与堂堂的前卫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前卫镇主街路面坑洼不平,垃圾满地,无人清扫,路两侧没有排水设施,下雨一街泥,晴天泥坑也不少,蚊蝇滋生,来前卫第二天,我们一行五人,我是第一个中招的,也是被咬的最厉害的,直至返京,身上足足咬了二百多个包,痒痛难忍。

我俩沿村大道一直走到西头,看到一个大宣传牌:辽宁省果树所绥中苹果良种苗木繁殖基地,苗木负责人陈晓明。据绍光讲陈晓明是绍伯二哥的外甥。我回到家,问我德海三哥,陈晓明你知道吗?三哥说:知道啊,我买的种子都是陈晓明的。回京后,我将陈晓明的事说给绍伯二哥听,绍伯二哥说:陈晓明是你二嫂的外甥。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陈晓明与绍伯二哥、绍光兄弟的关系。由于时间较紧,就没前往陈家的祖坟祭拜。参观完后,绍光开车将我和三嫂送回前卫。绍光应邀,也进家中小息片刻。一进门,绍光和我三哥见面,原来都认识,他们曾在一起卖过菜、苹果等。这真是亲戚越走越近啊!

我回前卫好几次了,曾经听德海三哥说起:有一次陈绍伯二哥来他家打听去史姥姥茔地如何走?我二姐小时候还独自从史姥姥家(现在的古塔大队队部)去北大甸子的陈大姨家玩。所以北大甸子也是我一直想去看看的地方,这次回前卫终于如愿以偿了,使我难以忘怀。这里还要感谢三嫂的一路陪行。

说起老家的新房,三哥三嫂家欢的功劳可是有目共睹,功不可没的。他们在前菜园的西侧首先搭了一间简易小房作为临时住所及建房指挥部,各种实施方案,项目运作,整体规划,资金管理,物资调运,图纸出炉等等都是出自这间不平凡的小屋。三哥三嫂共同设计,三嫂画图,乙方照图施工。基础建设这里还要包括上下水的走向,预埋管的位置,厨房排烟管道,卫生间新风管道,水井的位置,室内补水泵的位置,以及太阳能上水出水的管道,卫生间的排污管道,前后菜园浇水的问题,化粪池的位置等等都要一并考虑进去。建房更重要的一项就是供电系统,强弱电的分布,路由的走向,配电系统的布局,灯具的安装等等,这些都是由家欢一人设计施工完成的。

新房如期建成了,后续工作还有很多。由于新房的地基高出原有地面1.5米,房前还要修一条坡道,这条坡道是三哥一人亲手先用河石垒砌坡道两侧的矮墙,中间再填上碎石废砂,待多场雨后,砂石落实后,再在上面抹上水泥,这时这条坡道才算告捷。在后院的东南角三哥还亲自挖了一个污水井,用来收集厨房和卫生间的污水,井深有两米,直径约一米五,井内四壁干码河石,以便渗水。

为了建房装卸施工材料,大型施工机械进场,后院的院墙拆了,现在三哥刚刚砌好东头的一小部分;前院大门还要东移两米多,把旧的大门拆下来装在后院,前院再建一个新门楼;前院东侧北端还需重建一小房,用来放一些小的设备;新房的西头还要压一间小房,用来放一些杂品之用。这些活我看少说也得干上两年。可偏偏不幸的是,三哥于6月27日上午在新房西边的厅门处不慎脚下一滑,由高台跌落在菜园地上,造成左小腿骨折,我们去时,已经打了石膏八天了。三哥是位好强的人,闲不住的人,更是位心灵手巧的人,就这样了,三哥还要下地,我们直安慰他,不要急于下地干活,以免前功尽弃,待伤彻底好后,明年再干也不迟。这是多么勤劳的三哥呀。

前院菜园种了很多的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生菜,土豆、韭菜、小葱等,我们去的这个季节,土豆已经起出来了,正是黄瓜、豆角生长的旺季,我们每天都吃新鲜的蔬菜,吃不了的黄瓜、豆角,头天晚上都要摘下来,要不然就长老了。这样,第二天起早四点钟三嫂就将这些菜拿到前卫镇集市上去卖。由于我们在这,三哥又受伤了,家里还有许多的活,三嫂就将这些菜能批发的话就便宜一点批发出去,也就换个酱油醋钱,以争取时间早点儿回来。摘黄瓜豆角我没经验,都是德林大哥干的,有时我只是打打下手而已。

6日上午我们沿瑞州城城垣遗址转了一圈。

前卫镇在很早以前也叫瑞州城,而我们老家就坐落在瑞州城北城根以南100米左右的地方。这天我们兄嫂五人前往北城墙遗址参观,但见城垣草木丛生,城墙遗址高有7,8米,顶端宽有3米左右,城墙北侧倒满了垃圾,废弃的塑料袋随处可见。为了保护这段古城墙,前卫主街由南往北走到此处时,道路向西拐了一个小弯,然后再拐回来继续向北延伸。顺城墙东行,走到城墙东头已是断壁,无路可走,但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即是我们常说的沙河,遂即西行返回。这沧桑的 历史 ,犹如一幅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8日我们一行五人在前卫新道口乘长途 汽车 去高岭镇我琴姐家串门,看望琴姐姐夫一家人。琴姐在早我已四十多年没有见到了,最近的一次是在2019年我老叔的追悼会上见到的。琴姐大名叫吕秀伟,是我二姑的二女儿,至于她的身世,叔父郭荣昌所著《家史》一书中曾经这样写到:次女郭荣春,民国元年(1912年)十月初九日戌时生,年二十七岁嫁前卫城,南皇罗山子村吕金生,于1948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在解放辽西战火中,带领两个女儿从家里出逃,刚走出大门口外不远,不幸中弹惨亡。时年仅三十七岁,其长女五岁与母同亡,均葬于黄罗山子村吕家茔地。遗有次女吕秀伟,当 时尚 不足周岁,因腿部中弹皮而受伤,匍匐在地,幸免于死。嫁高岭镇南郝家沟村张国臣。

琴姐听说我们要过去,姐夫早早地就去车站等候我们了。当我们乘坐的长途车到达高岭站,我们走下 汽车 时,姐夫(张国臣)便迎上前来,与我们一一握手,将我们带到家中。

琴姐家的房是依山而建,从房的南面向北望去,此房是三层小楼;而从房的北面向南望去则是两层的楼房。琴姐的房间干净整洁,摆有佛龛,贡品,是一位地道的忠实信徒。

一进家门,琴姐便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说:小弟啊,你还记得琴姐啊,你没把琴姐忘啦,我可想你了。我说:那怎么能不记得您呢,您是我琴姐呀。我还记得您,那年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二姐大哥他们都去兵团了,您来我家,我三夏劳动回来,到家后您就把我劳动盖的被褥给拆洗了,这事我记得清清楚楚的呢。琴姐的思亲泪瞬间而下。这真是:姑舅亲,辈辈亲,断了骨头连着筋啊!外女(琴姐的女儿)今年47岁了,她还与我分享了一段往事。她说:我四舅姥爷(我父亲)是英语老师,那年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带我去四舅姥爷家时,四舅姥爷还送给我一本英汉字典,使我受益匪浅,至今我还记着呢。这时我想,先父是一位多么慈爱的老人啊!

寒暄聊天之后,琴姐的儿子女婿便开车带我们到海边游览了。她的女儿儿媳在家负责做饭。

我们首先来到绥中电厂的海边,只见海浪汹涌,拍打着沙滩,后浪推前浪,泛起了雪白的浪花,哗啦哗啦的海浪声不绝于耳,在蔚蓝的天空中回荡。我们分分拿出相机拍照,记录下这美好的大自然的风光。随后女婿又带我们乘坐游船在海上乘风破浪。只见游船时而左倾,时而右歪,船头时而高高的翘起,时而又深深的落下,溅起了数米高的浪花,我们坐在船上数次的惊而无险使得我们这颗紧绷着的心慢慢地放松下来,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景。因为我和大嫂第一次来,琴姐的儿子晓园和女婿又开车带我们一行人去了东戴河看孟姜女坟。但见大海之中矗立着两块礁石,这就是传说中的孟姜女坟。

姜女坟是位于山海关城东南二十华里的近海里的孟姜女的坟墓。东南约5公里的南海上,波涛起伏间,有两块礁石兀然屹立,高者20多米,矮者10余米,一高一矮,相傍相依,这便函是人们传说中的姜女坟。姜女坟立于海上,潮长坟长,潮落坟落,再大的潮也到不了坟顶。站在凤凰山上,远眺姜女坟,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奇故事流传甚广,故事发源地就是辽宁绥中东戴河。据传孟姜女寻夫在这片海域自尽,于是海中突兀冒出三块巨石,高者为孟姜女躯体所化,矮者是孟姜女所带包袱变成,于是当地人叫它“姜女坟”。

参观完“姜女坟”,我们就直接返回琴姐家了。琴姐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琴姐的女儿儿媳献上精美的厨艺,大家推杯换盏,举樽互祝,谈笑风生,亲情再露。琴姐坐在我身边,不停地给我夹菜,吃的我都不好意思啦。我一般不吃海鲜,我也不会剥。外女知道后,还亲自给我剥了好几只皮皮虾、扇贝、生蚝和螃蟹,使我这个平日不吃海鲜的人今天也饱餐了一顿海鲜的鲜美味道。

一天的活动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结束了,外甥和女婿开车又将我们送回到了前卫三哥家。

计划11日返京,因我家中有急事,我只好提前两天于9日返京了。临行前,德林大哥在菜园里给我摘了好多的黄瓜和豆角,三嫂非得叫我带回京,给家人尝尝。我想:这也是亲人的一片心意呀。于是我就带着自产的新鲜蔬菜踏上了返京的路,德林大哥德华五哥亲自送我到前卫的新道口车站,刚站住脚,长途车就来了,这是由绥中开往秦皇岛的,于是匆忙道别后我便上了车。由于是进京方向,经过两次安检, 汽车 停在了山海关火车站的对面,下车后,向南走去便是山海关火车站了。

家欢为了与我们见一面,他于九日晚下班后带着媳妇女儿开车于当日晚10点多到家,可惜我没有见到他。

家欢是个聪明能干孝敬老人的孩子。到家后,第二天他就同我三嫂到口粮田里给玉米施肥去了。这天是周六,阳光不足,却很闷热。他们穿着长衣长裤,以防蚊虫叮咬,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左手提着小桶,右手则抓一把化肥,弯着腰穿梭在玉米地里,逐棵给玉米施肥。这个活我在2010年来老家时曾经体验过,是个很辛苦的活,一垅地下来,已经是汗流浃背,腰酸背痛啦。施完肥后,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共进午餐,举杯共庆这亲人团聚的日子。晚餐家欢准备了羊肉串,搞了一个室外烧烤,别有风趣,比起在城里吃烧烤,这里的味道更鲜美。

次日即是7月11日了,也就是我们喝的最后一次家乡的豆浆啦。早餐过后,收拾好行囊,家欢开车将我们送到秦皇岛,踏上了返京的列车。随着汽笛的长鸣,火车载着我们离开了久别的家乡。望着远去的田埂,望着远去的乡间小道,望着亲人们思念的目光,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难以言表,我们的心跳也随着车轮的转动而加快了。 这正是:

家乡的食物是这样的绿色,安全放心。

家乡的土地是这样的肥沃,硕果累累。

家乡的人民是这样的淳朴,善良忠厚。

我们期盼着,期盼着——再次返乡的启程。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