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检修电子产品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1)了解故障的类型
了解故障的类型对检修电子产品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故障有不同的特点,检修时可以根据故障的不同类型,确定检修手段与方法,为快速解除故障提供帮助。
在电子产品检修中,常把电子产品的故障分为3类:
(1)通电调试前的故障
通电调试前的故障是指在焊接装配时出现错误所造成的故障。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是:元器件采购一筛选测试一元器件老化一产品焊接一整机装配一调试一整机老化一检验。产品进入调试工序时必须保证元器件焊接、导线连接及结构件装配正确无误,无焊虚、漏焊、桥接、短路等现象。也就是说,电路的电气性能正常,基本可以正常工作。就收音机来讲,装接完成后,接通电源就可收到电台广播信号,这时才能进行调试,否则就要转到检修这道工序。此类故障的特点是,电子产品从未正常工作过,存在焊接装配的错误。
(2)正常工作后的故障
电子产品维修多指此类故障,它是指电子产品在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故障。导致此类故障的原因很多,电子产品到达使用寿命、元器件老化、不正常操作电子产品造成元器件的损坏、电路的虚焊及焊点的腐蚀等,都可以使电子产品出现故障而无法正常工作。
(3)人为故障
人为故障一般是指在维修电子产品时造成的故障,初学者特别容易造成此类故障。经常出现的人为故障有:维修电子产品时,怀疑元器件损坏而拆下进行检修重新焊装,或者在更换元器件时,将元器件极性装反;在不了解电路的情况下,将脱焊的导线焊错位置。所以在检修可能存在人为故障的电子产品时,应对照原理图认真检查新换上或拆卸过的元器件。有经验的维修人员通过观察焊点,很快就会发现被换过的元器件,并认真检查消除人为故障。
2)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在了解了故障的类型以后,对电子产品进行检修前,还应对该产品有所了解,首先要会使用该电子产品,了解其性能及主要指标,掌握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做好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询 问
询问主要是了解电子产品损坏前后的一些情况,如无声、杂音多、元器件发热冒烟、有没有他人检修过等。如果被没有经验的人调乱电感与微调电阻,弄断连线,更换元器件,都可能造成人为故障。因此要设法按照图纸将元器件、电路恢复原样再进行检修。凡是已有故障,后来因检修不当造成人为故障的电子产品,常是较难修理的,此时更应仔细查出毛病所在。
通过询问可以了解故障属于哪种类型,并根据故障类型的特点查找故障点,这会使我们在维修电子产品时节省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试用待修电子产品
对于产生了故障的电子产品,要通过试听、试看、试用等方式加深对电子产品故障的了 解。检修者应设法接通电源,拨动各个有关的开关、插头座,转动各种按钮,仔细听输出的声音,观察显示出来的图像等。同时对照电路图,分析判断可能引起故障的地方。
试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要留神是否有严重损坏现象,如设备打火、爆裂声、显像管上仅有一个极亮的光斑点等。如果产生这种现象,说明待修电子产品的整机电流过大,不能通电检修,而应立即切断电源,进一步查明原因。
(3)看懂原理图与装配图
要检修出现故障的电子产品,首先要有它的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接线图(装配图)。在电子产品检修时,我们往往通过测试数据并结合故障现象,在电路原理图上进行故障分析。没有原理图检查故障将很困难,检修前要对电路原理图进行分析,了解各单元电路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单元电路之间的联系。结合待修电子产品的故障特点,分析故障可能出现在哪几个单元电路中,这样可使搜索故障的范围缩小,从而迅速查出毛病。对待修电子产品电路结构的一般规律理解得越深刻,对各种单元电路在整个复杂电路中所负担的特有功能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减少在检修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大大提高检修的工作效率。若手头没有待修电子产品原理图,可找一个电路结构相似的原理图作为参考。
印制电路图有助干在检修时很快查找到需检测的元器件,因为印制电路图与印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一一对应,并印有元器件的标记符号,可以节省查找元器件的时间。
(4)准备检修工具、设备及元器件
常用的检修工具有电烙铁、镊子、螺丝刀、吸锡器、万用表等。对一些较复杂的故障,检修时还需要相应的检测仪器,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准备好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各种阻值的电阻器、常用的电容器、二极管和三极管等。
3)故障检修
对电子产品进行故障检修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检修是更换整个模块;第二级是更换电路板等组件;第三级是更换元器件。第一级检修,速度快,停机时间短,但维修费用最大;第二级检修比第一级稍慢,但更换电路板等组件的费用比更换整个模块费用低得多;第三级检修最为经济,但要检修出故障元器件,予以更换并进行电路调整,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在检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和经济状况合理选择。第二、第三级检修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坚持物有所值,勤俭节约的原则是检修工作者职业道德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排除故障是完成检修任务的必要手段。视检查出的故障原因作相应的处理,就可将故障排除。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同规格、同型号的良品器件更换损坏、变质的器件。着无相同器件而需用其他元件代换时,应遵循代换原则。
②重新调整有关电路或可调器件,以解决失调故障,检修后的调整可使机器性能更佳。
⑧重焊、补线,以排除虚焊、脱焊或断线故障。
④清洗、烘烤受污染、锈蚀、接触不良或漏电的电路、器件或设备,可排除简单或疑难故障。
⑤灵活地采用临时措施。此法因人、因地而异,但必须规范化,以免后人不好修理。若采用了临时措施,购到器材后一定要及时换上,并记录在案。
故障检修完成以后,检修人员应该对电子产品进行开机试运行,并对检修完的产品进行校验,使电子产品的性能达到最佳。
4)后续工作
以上工作完成以后,检修人员应填写检修记录供今后参考,并将修理好的电子产品交付用户使用。
电路板怎么维修?
第一步观察电路板有没有被人为损坏,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①看是否电路板被摔过,导致了板角发生变形,或是板上芯片被摔变形或摔坏的。
②观察芯片的插座,看是否由于没有专用工具,而被强制撬坏的。
③观察电路板上的芯片,若是带插座的,首先观察芯片是否被插错,这主要是防止操作者自己维修电路板时将芯片的位置或方向插错。如果没有及时把错误改正,当给电路板通电时,有可能会烧坏芯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④如果电路板上带有短接端子的,观察短接端子是否被插错。
电路板的维修需要的是理论上的扎实功底,工作上的仔细认真,通过维修者的仔细观察,有时在这一步就能判断出发生问题的原因。
电路板维修技巧_电路板维修的三个方法
第二步观察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有没有被烧坏的。比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有没有发黑、变糊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电阻即使被烧糊了,它的阻值也不会有变化,性能不会改变,不影响正常使用,这时需要使用万用表辅助测量。但是如果是电容、二极管被烧糊了,他们的性能就会发生改变,在电路中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会影响整个电路的正常运行,这时必须更换新的元器件。
第三步观察电路板上的集成电路,比如74系列、CPU、协处理器、AD等等芯片,有没有鼓包、裂口、烧糊、发黑的情况。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基本可以确定芯片已经被烧坏,必须更换。
第四步观察电路板上的走线有没有起皮、烧糊断路的情况。沉铜孔有没有脱离焊盘的。
第五步:观察电路板上的保险(包括保险管和热敏电阻),看保险丝是否被熔断。有时由于保险丝太细,看不清楚,可以借助辅助工具-万用表来判断保险管是否损坏。
以上四种情况的发生,大都是由于电路中电流过大造成的后果。但是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电流过大,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查找问题的总体思路是首先要仔细分析电路板的原理图,然后根据所烧毁的元器件所在电路,查找它的上级电路,一步一步向上推导,再凭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分析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
2电路板维修之静态测量法
电路板维修中,观察法往往很难发现一些问题,除非是很明显的烧毁或者是变形才可能看得出来。但是大多数的问题还是需要进行电压表的测量才可能得出结论。电路板元件以及相关的部位要逐一的进行检测。
维修步骤应该依据下面的流程来操作,主要实用的工具就是万用表。
第一步:对电源跟地进行短路的检测,查看其原因。
第二步:检测二极管是不是正常。
第三步:检查电容是不是出现有短路甚至是断路情况。
第四步:检查电路板相关的集成电路、以及电阻等相关器件指标。
电路板维修技巧_电路板维修的三个方法
电路改造施工工艺是什么,有什么流程呢?
电路改造时有以下步骤:
电路改造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规划。改造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才能确保电路改造符合要求。
第一步:弹线
施工人员与业主确定定位点现场定位弹线,现场确定开关,插座的位置,并用墨斗弹出需要开槽的线。
第二步:开槽
用切割机沿着弹好的墨线在墙地面上切出需要暗装线管以及暗装底盒的槽。
第三步:清理渣土
因为刚开好槽,所以必然存在渣土,我们需要认清清楚,避免渣土对下一步施工的影响。
第四步:安装穿线管
根据开好的凹槽的走向用弯簧把线管握弯,两头穿进底盒上面的锁母上,安装底盒。装底盒之前要在底盒合适的位置装好锁母。
第五步:穿线
管内所穿电线的总横截面积不能超过线管横截面积的60%,一般情况是在相匹配的管内的线数最好不要超过3根,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是活线而不是死线。
第六步:连接各种强弱电线线头
第七步:封闭电槽
第八步:标尺寸拍照留底。
尤其是原来的开关插座要封的一定要标清楚,方便以后维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