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寒亭格力空调最近新闻(猇亭格力空调电话)

admin 2023-01-29 23 抢沙发
寒亭格力空调最近新闻(猇亭格力空调电话)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格力空调安装时操作不当气罐爆炸 一死两伤2、...

本文目录一览:

格力空调安装时操作不当气罐爆炸 一死两伤

导语:双眼布满血丝的赵聚平仍然惊魂未定,他告诉记者,6月25日他们从衡东县 格力 专卖店买回一台格力 空调 ,第二天早晨就出了事故,两名工人在安装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焊接用气罐发生爆炸,刘建军当场死亡。

赵聚平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砰”的一声巨响之后,舅舅刘建军已经倒在血泊中。身旁负责安装格力空调的两名工人,一人头发被烧焦,另外一名只剩下一条腿。

昨日(6月28日),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见到赵聚平时,双眼布满血丝的他仍然惊魂未定,他告诉记者,6月25日他们从衡东县格力专卖店买回一台格力空调,第二天早晨就出了事故,两名工人在安装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焊接用气罐发生爆炸,刘建军当场死亡。

赵聚平认为,格力装修工是否经过培训上岗值得怀疑,是否有上岗证也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他认为格力在这次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安装空调引来横祸

刘建军在湖南省衡东县经营着一家以种子、化肥为主业的店铺。赵聚平和自己的妻子都在店里给舅舅帮忙。

6月26日上午9点 左右 ,赵聚平坐在店里的桌子前面,孩子在旁边玩耍。刘建军侧对着赵聚平站在店门口,两名空调安装工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室内的格力空调挂机已经被固定在墙壁上。

突然,“砰”地一声巨响把这间30平方米左右的店铺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赵聚平坐的桌子被震开好几处裂缝,金属梯子被削成两节,墙壁被飞过的碎片击出一个个坑,碎玻璃满屋子都是,已经固定好的室内挂机也被震落下来。

赵聚平从垃圾堆里刨出自己的孩子,还好,没有大碍。而他的舅舅刘建军已经倒在店外一动不动。

街坊刘先生听到爆炸声后就赶紧跑了过来。他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时刘建军腹部已经被炸得没有了,开始还有呼吸,但是当救护车赶过来时,已经不行了。“放在担架上都没有往医院送,惨不忍睹”。他说。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屋子仍然满地狼藉,玻璃碎片在脚下咯吱作响,店外已经变色的两摊血迹依稀可辨。“后面那个屋子的门都被炸飞了。”赵聚平指了指店铺里面的一个屋子说。

除了刘建军外,两名空调安装工也受了伤,目前仍在当地医院进行救治。

工人操作不当?

赵聚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在这起事故中,爆炸的不是格力空调,而是工人用来焊接空调冷凝铜管的气瓶。“一根铜管不够,他们就把两根焊接起来,谁知道出了这样的爆炸事故。”

衡东县安监局执法人员也表示,经调查是气焊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的爆炸,原因之一是着热点跟气罐距离不够远,原因之二是气罐漏气。还有一种可能原因是操作过程中焊枪回火,回火到气罐引起了“丁烷”爆炸。

赵聚平向记者表示,他的妻子看到其中一名安装工在焊机期间使用了打火机。不过这一说法记者尚未从 其他 渠道获得证实。

死者家属认为,是格力空调派来的安装工不当操作引起了这起严重的事故。而这两个安装工是否有上岗证,是否经过专业培训都不得而知。当地安监部门称暂时也无法证实这两名工人是否有焊工操作证。

据了解,空调安装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技能培训且取得 《空调安装工上岗资格证》。但是空调的季节特征明显,有的空调企业往往在旺季急招一批临时工,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就匆忙安排上岗,等到旺季过后,就裁掉这些安装工。

公司仍沉默

昨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格力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但是还没有等记者把话说完,对方即表示要开一个晚会,没有时间接听电话,晚一点回电给记者。但是到记者截稿时,并没有等来对方任何回复。

3月底广州新塘格力空调发生爆炸,当时格力发表声明称:“广州格力空调爆炸初步判定系人为破坏,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经专家现场调查,初步判定系人为原因,不排除人为蓄意破坏。格力将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第一时间发布真相。”

但是3个月过去了,格力并没有向消费者发布最终的真相。

此前,格力空调在广东河源、重庆、四川绵阳等多地发生过爆炸,但最终没有给消费者明确的说法。

空调安装事故频发 持证上岗被无视

一名多年从事 空调 安装的程师傅告诉记者,他们这一行,大多是“老师傅”带出来的。程师傅干这一行有5年了,也没有相关上岗证。据他了解,身边持证上岗的人很少。每到空调安装旺季,一些商家或者小的安装公司就大规模招人,部分安装工人都是临时招来,匆忙上岗。

《 格力 空调安装过程中气罐爆炸 或因操作不当》

引发行业关于空调安装工持证上岗的再次思考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了一则关于《格力空调安装过程中气罐爆炸 或因操作不当》的新闻,引起了行业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原文被国内近百家媒体转载,事情经过如下:

6月25日,消费者刘建军从衡东县格力专卖店买回一台格力空调,6月26日上午,格力空调的两名安装工人来为刘建军安装空调。安装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发生爆炸,刘建军当场死亡,负责安装格力空调的两名工人,一人头发被烧焦,另外一名只剩下一条腿。

衡东县安监局执法人员表示,经调查是气焊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的爆炸,原因之一是着热点跟气罐距离不够远,原因之二是气罐漏气。还有一种可能原因是操作过程中焊枪回火,回火到气罐引起了“丁烷”爆炸。

刘建军家属认为,是格力空调派来的安装工不当操作引起了这起严重的事故。而这两个安装工是否有上岗证,是否经过专业培训都不得而知。当地安监部门称暂时也无法证实这两名工人是否有焊工操作证。

(点击查看事故详细报道:格力空调安装时操作不当气罐爆炸 一死两伤)

因无证上岗 空调安装事故频繁

其实,空调安装及维修工无证上岗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因为无证上岗导致的事故也频频发生:

5月29日,济南一名24岁的小伙子在千佛山东路某宿舍室外装空调外机时,不小心从四楼坠落,由于肺腹部受伤严重,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救治。

6月16日,南京市月安花园小区内,一名空调安装工在居民楼6楼拆除一台窗台外机,不慎坠楼。所幸的是,他坠落时被树枝挡了一下,又落在柔软的草丛里,才没丢了性命。

6月17日,扬州市区泰州路附近一家咖啡馆发生意外事故,一名安装空调的工人不慎从四楼摔下,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一名多年从事空调安装的程师傅告诉记者,他们这一行,大多是“老师傅”带出来的。程师傅干这一行有5年了,也没有相关上岗证。据他了解,身边持证上岗的人很少。每到空调安装旺季,一些商家或者小的安装公司就大规模招人,部分安装工人都是临时招来,匆忙上岗。

据山西省家电维修行业协会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具备相关资质等级证书的空调安装工不及从业人数的1/4。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上海现有的家电维修工中,有八成没有上岗证。

当然,除了无证上岗以外,疲劳作业、安全带疏于检修发生断裂、操作不规范等也是导致空调事故频繁的几大原因。

国标规定:空调安装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实际操作中,国标却被无视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家用空调安装新标准去年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室内机排水、排 水管 保护、空调接地、安全用电检查、机械强度等要求均有加强,并硬性规定“空调的安装寿命应不低于产品的使用年限。空调安装后,不应由于安装不良影响空调的正常运行及使用性能”。

新标准还明确规定,空调的安装必须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持有安装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市质监部门提醒,空调安装工必须取得由市质监局统一发放的“房间空调器安装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上岗,若发现无证上岗者,消费者可拒绝其进行空调安装。

事实上,这一规定被经营者、安装工和消费者共同忽视。

记者走访了一些维修公司,不少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知道修家电需要有上岗证,但由于招工难,所以招人时,只要会修家电,一般不会计较是否有上岗证。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消费者,其中有3人表示维修人员应该持证上岗,而另外7人则表示从没想过维修人员上岗证的问题。维修工则表示,虽然知道空调安装过程会有高空作业等危险,但因收入较高,也就铤而走险。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买空调尽量避免消费高峰期

从近两年的趋势来看,空调正由奢侈品逐步向日用品转换,所以在销量上,淡季与旺季的落差会越来越小,全年的销售量将越来越趋于平衡。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空调时,一是要早做打算,尽量避开消费高峰期。“其实在高峰期以外的时间买空调不仅能获得好的售后安装服务,价格上也能便宜不少。”苏宁北京分公司市场部经理徐正飞告诉记者。二是即使在旺季购买空调,也应多走多看,在货比三家的同时,了解商家的服务,一定要与商场约定派专业人员安装,不要因一时所需而忽略了空调安装质量。此外,了解一定的空调安装知识,在空调安装工人上门时要求其出示上岗合格证,以便对空调安装质量进行自我监管,这也是预防空调违规安装的较为有效的办法。

同时,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空调安装工人持证上岗的监管,使有关标准和规范能够落到实处,从而有效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友情提醒:空调安装过程的高空问题需要注意,要时刻注意安全!

建议广大空调安装企业及安装工人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疲劳作业:入夏以来,空调销售进入旺季,有的安装工一天要装三四家,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增加,造成疲劳作业的几率增加。他提示,要特别警惕事故高发时间段,一般14时—16时易午后疲劳,19时—21时由于光线渐暗,易造成疲劳。

2.定期检查安全带:在空调安装事故中很多是由于安全带突然发生断裂而引发的事故。因此,他建议安装公司一定要选购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并定期检查,发现破损及时更换。

3.规范操作流程:在作业中,很多安装工为了省事,常常不固定安全带,而全凭同伴的一双手抓着安全带绳索,不仅易造成脱手,同时由于惯性也极易将同伴一并带下。因此,安全带一定要固定在室内相对稳定的设施上,如暖气片、管道上。外机安装时,应尽量避免骑到外机上或站在机架上操作。

同时,也提示广大消费者,在进行空调安装时,如发现安装工不使用或不规范使用安全带的情况,消费者有权对安装方及工人的资质、安装质量提出异议并制止,以避免财产损失或因他人人身伤亡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安全无小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最后,告诫广大空调安装企业,对实施高空作业的安装维修人员一定要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同时要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把安全责任放到首位,杜绝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格力空调面临巨额罚款 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格力空调属于人人皆知的大品牌了,毕竟这个空调在哥哥城市都有专卖店,然而最近被推上了热搜,主要就是格力空调被罚款,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因,毕竟格力一直销量遥遥领先,格力空调面临巨额罚款,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格力空调 属于人人皆知的大品牌了,毕竟这个空调在哥哥城市都有专卖店,然而最近被推上了热搜,主要就是格力空调被罚款,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因,毕竟格力一直销量遥遥领先,它为什么会面临这巨额的罚款,难道是质量出问题了吗。那么我就来告诉你格力空调面临巨额罚款,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格力空调面临巨额罚款

格力空调被罚款是因为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投诉,最终双方达成的是延迟起诉协议,并且根据条款上面的内容,格力空调需要支付9,100万美元的罚款。

格力空调面临巨额罚款2012年7月,有美国消费者投诉,格力电器通过Soleus出售的低容量除湿机容易着火。同年,与格力电器合资成立格力美国公司的合作伙伴Soleus通过测试发现,该产品确实存有设计缺陷。Soleus还发现,格力在2010年到2012年间生产的产品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Soleus认为这对公共安全是一种威胁,于是把相关问题向当地政府做了报告。

格力空调面临巨额罚款虽然尚未收到任何人员伤亡的报告,且收到的投诉数量与销售总量相比不到万分之一2013年9月13日,格力电器还是发布了针对除湿机质量事件的召回公告。格力电器称,将召回在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在美国和加拿大销售的约225万台除湿机产品。

格力空调面临巨额罚款在老美看来,珠海格力、香港格力和美国格力知道他们的除湿机有缺陷,不符合适用的安全标准,可能会起火,但这几家公司几个月来没有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报告这一信息。在消费者对火灾及其造成的伤害的投诉不断增加后,这几家公司才报告并召回了这些除湿机。

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原因竟然是这样的,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大型电器制造商,格力电器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空调产品。在全球拥有10大生产基地,8万多名员工,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能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2010年南非“世界杯” 主场 馆及多个 配套 工程、2010年广州亚运会14个比赛场馆、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配套工程等国际知名空调 招标 项目,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以上是我介绍的格力空调面临巨额罚款,原因竟然是这样的?我们要知道并不是它的质量存在问题了,其实我们都知道格力的空调质量优质,并且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想要买到好质量的格力空调,大家一定要找专卖店,毕竟专卖店都是有授权的,可以让我们体验质量优质的空调。

格力的年生产量和占世界市场份额百分比

2018年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20.6%。

2019年7月,日本经济新闻社发布了2018年全球“主要商品与服务份额调查”。在家用空调领域,格力电器以20.6%的市场占有率蝉联全球第一,自2005年以来,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

“全球主要商品与服务份额调查”报告根据权威调查机构的数据,综合分析了74个品类商品在2018年的份额数据。在家用空调品类中,2018年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超第二名近6个百分点。

扩展资料

早在2010年,格力就提出品牌战略:“掌握核心科技”。多年来,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格力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研发出了可观的技术成果,锻造了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数据显示,格力现有1.2万名研发人员,已建成15个研究院,拥有94个研究所、929个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1个;

同时成为国家通报咨询中心研究评议基地,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根本保证。

坚持“按需投入、不设上限”的研发策略,经过长期沉淀积累,格力现有24项“国际领先”技术,已申请国内专利51664项,在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六,位居家电行业第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报告: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20.6%

格力空调投诉接连不断 多集中在售后服务上

格力 新投诉接连不断

近两个月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有关格力 空调 的投诉多达55起,制暖效果差是投诉重点,其次便是空调出现质量问题后,售后服务电话难打通。本报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昨日又有两名市民投诉格力空调制热问题。

市民王先生说,他所在居民楼没有集中供暖,全楼住户只能靠空调取暖。去年七八月,他在槐荫区一家电卖场内购买了三台壁挂式格力变频空调,花费1万元。今年冬天他突然发现其中一台1.5匹的格力空调出现问题,制热效果很不理想。“我的卧室只有15平方米,在制热模式下我将空调温度调至最高温30℃,室内最高温度才达12℃,即使开了一宿空调,仍是这个温度。我只有站在空调出风口处,才能感觉到温暖,我很生气,买了台空调不能只站在出风口处取暖吧!”

更让王先生感到生气的是,楼上邻居家也使用格力空调取暖,空调也出现了问题,并且影响了他和妻子的正常生活。“每天晚上,我和老婆就听到楼上的空调外机‘嗡嗡’直响,就是一种耳鸣的感觉,吵得我们一宿都睡不好。老婆怀孕六七个月,长期这样下去,对孕妇和胎儿影响很大。此外,楼上空调外机漏水严重,我的空调外机都被滴湿了。”

王先生说,昨天上午他拨打了格力空调全国售后服务热线,一直未打通。后来他看到本报关于格力空调的报道,才知道和自己有类似情况的市民很多。他便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此事,还未得到厂家的回复。

市民田女士说,去年冬天,单位的立柜式格力空调不出热风,上了一天班,同事们还是感觉浑身冷冰冰的。昨天上午,拨打格力的全国售后服务热线,一直未打通,只好在网上查到了一个自称是格力售后的服务电话,对方说改天上门维修。

投诉的历史问题依然存在

2010年,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曾发布《2010上半年空调行业投诉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格力是解决投诉最慢的企业之一,有市民质疑,行业老大在售后服务上缺少“核心技术”,未免让人大跌眼镜。

投诉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格力售后考验用户耐心?这是用户的投诉重点。当年,湖北省孝感市的陈女士家格力空调出了问题,格力竟拖了50多天也没有给其修复。在本报报道的55起投诉中,投诉拖拉维修的市民占了绝大多数。

其二,空调噪音太大。当年1月至8月,该网站受理格力空调投诉近400宗,其中约30%的用户反映噪音问题。本报报道的55起投诉中,部分市民就反映空调的噪音问题。

其三,修空调不做维修记录。北京的古女士一次性购买了十台格力空调,维修空调时,向对方索要客户联,竟然遭到售后方拒绝,她为此很窝火。对方的理由是格力空调维修单只有两联,一联给维修站,另一联给工厂,没有客户联。

市民林先生说,近一个月来他店内的格力空调维修了四次,维修人员只登记了一次维修情况,也没有给他客户联。据“三包法”规定,产品在三包有效期内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凭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记录和证明就可以享受免费更换或退货。如果厂商根本就不给用户提供维修记录及证明,将来想退换货恐怕难如“登天”。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打开了该网站,在搜索一栏内输入“格力空调”四个字,能搜到相关投诉183个,投诉时间最近的在今年1月中旬,投诉的历史问题依然存在,新问题则以售后电话难拨通、收费不合理等为主。

记者也从市中区、历下区和历城区三家消协部门了解到,他们曾接到有关格力空调的投诉达11起,除了反映质量问题,就是反映送货不及时、安装多收费等问题。

管理模式“独具一格”

为何制热投诉接连不断、售后电话一直难打通、不能退换货,只能一修再修,面对这些质疑,昨日,山东盛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售后部副部长周女士回复说,他们的空调质量没有问题,很可能是用户使用不当。

当记者提出环境、受热面积等都没有问题,制热效果还是不理想时,周女士没有应声。对于售后服务电话,她说,会向电信部门申请修复,114查号系统里有一些是伪造的维修电话,曾经和对方沟通删除,因为需要格力单位的印章,手续比较复杂,便将这件事搁置下了。昨日反映单位空调制热不理想的田女士从网上查到的联系方式也是假的。

市民韩先生质疑,既然这么多冒充电话,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格力厂家早就应该采取行动,为什么等到媒体曝光后才引起重视呢?

对于退换货难的问题,周女士说,格力厂家有个对金卡会员的规定,即“一年包换,全额补偿”,如果一年保修期内,金卡会员购买的空调出现重大零部件的坏损,或者不制冷、不制热,会给消费者退换货,并全额赔偿给会员当初购买空调的钱。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空调维修三次以上,仍无法正常使用的,可予以退换货。韩先生质疑,购买格力空调还有等级制吗?金卡会员与普通消费者难道属于两个阶层!

济南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冯京凯说,根据规定,在质保期内,如果商品出现两次性能故障,仍旧无法使用的,商家必须无条件给消费者退换货。格力空调的“3次”说缺少法律依据。历下区消协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格力空调的管理模式和 其他 名牌空调不太一样,因为它开的专卖店较多,销售商和售后不是一家,销售商大多自负盈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销售商为了不让自己损失太大,自然会不断给消费者维修,而非退换货。

山东盛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承认,他们品牌的销售商都属于加盟商,受他们管理,但严格来说,不属于一家公司。

空调被美的超越,第二主业不明,董明珠的下一个支柱在哪?

作者 | 赵磊

编辑 | 饶霞飞

9月3日,格力集团与小米集团、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在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也许是“董明珠就是格力,格力就是董明珠”这个概念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这是董明珠和雷军联手了。

事实上,这个合作跟董明珠没有关系。董明珠是格力电器董事长,格力集团董事长另有其人。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渊源很深,但并非一家人。

了解格力和董明珠的人都知道,格力集团,应该算是董明珠的“对头”,而雷军与董明珠的关系,也是“对头”的成分居多,这就是说,董明珠的“对头”联手了。

按说格力集团和小米集团走在一起,跟董明珠无关,但是,他们要做的事情,却让董明珠十分介意。

根据协议,格力集团出资35.45亿元参与投资和管理由小米集团发起的小米产业基金,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核心装备、前沿 科技 等领域的小米生态链和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布局,助力珠海加速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这些恰好都是董明珠近10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投入近10年的模具业务、备受争议的手机、传闻中的芯片业务,以及想打造为“第二主业”的智能装备。

在这些领域,格力集团选择与别人联手,在业内看来,相当于否定了董明珠过去的努力。

让董明珠难受的是,这个别人,还是小米——被她认为“品质管理有问题”的企业。

还有更糟糕的事情。2005年以来,格力一直占据着家用空调第一的位置,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董明珠说,“再过五年,还是没人能超越格力空调。”但是,今年,格力空调不败的神话被打破了。

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董明珠嘴里的那家“小偷”企业——美的的空调产品营收反超了格力。

与此同时,美的和格力的市值也进一步拉大。在2019年底,两者市值相差不过百亿元。截至收盘,格力电器的总市值为3298亿元,而美的集团的市值为4830亿元,相差1500多亿元。

在董明珠最在意的智能制造领域,她曾经看不上的小米集团上位了;在董明珠最得意的空调产品营收上,几乎是她一生的对手的美的反超了,这不禁让人感慨,董明珠的时代要过去了吗?

在签约仪式上,格力集团的代表是董事长周乐伟,他曾是“市政府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2016年11月,周乐伟接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前任正是董明珠。

董明珠现在的职务是格力电器的董事长。

格力集团成立于1985年,是珠海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由珠海国资委100%持有。

1991年,格力集团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格力电器。

1996年,格力电器上市后,格力集团的持股比例不断下降。1998年底为55.35%,2007年5月下降为29.74%,2016年9月,再降至18.22%,但仍为第一大股东。

去年下半年,格力电器进行混改,格力集团将其中15%股权以416.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瓴资本由此入局。

目前,格力集团仅拥有格力电器3.22%的股权,看起来,两家曾经是“父子关系”,目前则是股东关系。

事实上,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大部分时候,格力集团扮演的角色都是董明珠的“对头”,某些时候,还是“死对头”。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董明珠曾diss格力集团称,“一直以来,格力集团没有什么好项目和好资产,只拥有一家很好的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作为一个集团,要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旗下一家上市公司,因此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寻找新的项目,并进行产业优化,最终拥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董明珠也曾公开“吐槽”珠海政府和国资委:“格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国资委,国资委不搭理,让我们自己解决。但是遇到利益问题的时候,珠海政府手就伸得很长,什么政府决定、国资委要求,可能就会出来。我随时准备跟他们斗,一定要坚持原则。”

董明珠跟珠海政府斗得最激烈,成绩也最斐然的一件事,发生是2004年,当时,珠海政府计划把格力卖给美国开利,作价9亿美元。但董明珠坚决不同意,并想尽办法阻止了交易。

多年后,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格力电器的市值900多亿,国有股份的价值也接近200亿了,而当时(差点)9个亿美元就卖掉了。我们现在给国家挣了300多亿。

2012年,董明珠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跟珠海国资委之间的关系始终比较紧张,2016年卸任后,董明珠就不属于国企领导人,只是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了。

小米集团的代表则是总裁王翔,他是8月16日公布的小米公司4位新合伙人之一。资料显示,王翔在2015年6月加入小米,担任高级副总裁,后在2019年11月升任小米公司总裁,2020年4月又接替周受资担任小米公司CFO一职。加入小米前,王翔曾是美国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王翔的出现,意味着这是雷军非常重视的一次合作。

董明珠和雷军的关系中,最著名的是“10亿”赌约,诞生于2013年12月12日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当时,雷军认为,5年内,小米的总营收能超过格力,并愿意赌1块钱。董明珠认为不可能,并表示,要赌就赌10亿。

根据2018年财报,小米的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而格力的总营收为1981亿元,“10亿”赌约,董明珠险胜。

去年8月28日,董明珠在北京表示,跟雷军的10亿赌约已经结束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10个亿我不要了,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雷军回应称:“我觉得可以试一下”。

8月11日,在小米十周年的发布会上,雷军承认与董明珠的赌约有点盲目自信,“后来很后悔”。两天后,在央视新闻相对论节目中,董明珠对此回应说,“格力在空调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现在是走在领先地位,格力要在保持主业不变的情况下,让中国的装备在世界上叫得响!请雷军提出自己行业的目标。”

4月27日,在和雷军一起参加央视《新闻1+1》节目中,董明珠说,“我跟雷军很熟悉,也是朋友了。”虽然两者的关系,现在看起来不错,但在过去,两者的关系,还是“对头”的成分更足。

2014年12月,小米 科技 斥资12.66亿元入股美的集团。董明珠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评价这个合作是“两个小偷在一起,是小偷集团。”

董明珠骂美的是小偷,因为此前美的销售的某几款空调侵犯了格力的专利,因此被法院判决赔偿格力经济损失200万元;而说小米是骗子,指的是小米因侵犯爱立信的技术专利,在印度新德里被爱立信公开起诉,并导致小米手机在印度一度被禁售。

此后,董明珠还多次炮轰小米,说“小米不是什么伟大公司,小米手机不是有品质的产品。”又说“大家选择不用小米手机是因为小米质量不行,没有人会说因为小米价格太贵。”还说小米是贴牌生产,等等。

当然,董明珠真正的危机,不在外面的“对头”,而在格力之内。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规模8032亿元,低于2018年的8104亿元。这意味着国内空调行业进入了存量博弈时代,格力、美的之间的厮杀,会更残酷。

对于疫情影响下损失惨重的空调行业来说,谁能扛得住风险,谁能把损失尽可能降低,谁就能在疫情结束后更快恢复过来,甚至重塑行业的格局。

8月30日,格力和美的这对“宿敌”同时发布了半年报,这一次,一向强势的格力输给了美的。2020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业务营收413.33亿元,美的则在空调业务上收入了640.3亿元,以半年报来看,这是多年以来美的首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过格力。

更明显的是两家整体营收下滑的幅度,美的营收1397亿元,同比下滑了9.47%;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降了8.29%。但格力营收只有706亿元,归母净利润只有63.62亿元,降幅分别高达28.21%和53.73%。具体到空调业务,美的只下滑了10.37%,格力却大幅下滑47.89%。

输给心里看不上的那家“小偷”企业,董明珠恐怕很不开心。

自称最大的乐趣就是“卖空调”的董明珠,其实一直想改变格力七八成收入都来自于空调这一事实。

主业单一最大的风险是,如果在空调业务上败了,格力就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美的对格力的挑战虽然只是一次小的胜利,但格力非常紧张,因为这是“命根子”。从2018年至今,格力空调的营收长期占总营收的7成以上,今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也是因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空调卖不出去,其他业务的比重有所上升。

最关键的是,空调业务是格力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其毛利率长期保持在35%左右,今年上半年下滑至32.05%,也是因为市场行情不好,降价出售导致的,其他制造业务如生活电器、智能装备的毛利率虽然也比较高,但由于占比太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要知道,格力空调在2018年、2019年的收入基本是持平的,从市场看,2019年行业总产量同比增长1.21%,但总体销售额同比下降0.74%,行业总出口量同比下降0.82%,行业总内销量同比下降0.69%,空调全行业都面临巨大压力,而在2019年,格力在中国家用空调线下市场零售额占比36.83%,想进一步提升难度非常大。

而在海外,格力也并没有海尔那样的竞争力,在三大白电巨头中,格力对本土市场的依赖度最高,海外市场贡献率长期低于15%,只有在今年上半年达到17%,而美的、海尔的海外市场贡献率均已接近50%。

格力在空调领域确实还能在很长时间里屹立不倒,但是除了空调之外,格力还能讲出什么新故事呢?这决定了董明珠的时代能维持多长时间。

在2018年的干部工作会议上,董明珠表示要把智能装备作为格力电器的“第二主业”。2013年,它只是自动化设备制作部,2015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并独立运营。

2017年前后,格力将原来的智能装备业务分拆成为三个部分,南水的工厂主要生产机器人,北岭的机械所主攻自动化的生产线,坐落在暨南大学的旧厂房则主要进行上游技术的研发。

目前,格力声称已具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物流仓储、智能检测、自动化集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据介绍,格力的这块业务不仅服务自己的自动化改造升级,主要还是向其他B端企业推广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方案。可是在2C的轻工业领域深耕多年,并不代表就能在2B的重工业领域很快发展起来,这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验证,从收入占比即可看出,离真正成为“第二主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2B不好做,在技术已经成熟的生活家电和手机等消费者业务上,格力也没有立稳脚跟,只是在电饭煲、净水机、空气净化器等小家电领域推出过一些爆款产品,但在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与美的、海尔这样的传统豪强还有很大差距。

让董明珠担心的是,格力虽然在空调行业一直是龙头老大,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前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后有小米等互联网新贵高调入场,格力在她手里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春兰空调”?要知道,这个曾经的空调霸主就是倒在了多元化扩张的道路上。

事实上,不管是智能装备,生活电器,还是包含芯片业务、手机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投入了很多,也拿了很多专利和奖项,但在商业化上就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起色。

疫情之下,格力遭受的创伤越重,越说明自身体质不过关,核心就在于格力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到底是智能装备,还是新能源,还是手机和芯片,能成为格力的下一个支柱,谁也不知道,包括董明珠自己。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