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电缆故障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缆故障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电缆故障测试仪的基本原理。根据故障的探测原理,当仪器处于闪络触发方式时,故障点瞬时击穿放电所形成的闪络回波是随机的单次瞬态波形,因此测试仪器应具备存储示波器的功能,可捕获和显示单次瞬态波形。电缆故障测试仪采用数字存储技术,利用高速A/D转换器采样,将输入的瞬态模拟信号实时地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在高速存储器中,经CPU微处理器处理后,送至显示控制电路,变为时序点阵信息,于是在LCD屏幕上显示当前采样的波形参数。当仪器处于脉冲触发方式时,仪器按一定周期发出探测脉冲加入被测电缆和输入电路,即时启动A/D工作,其采样、存储、处理和显示与前述过程相同。LCD显示屏上应有反射回波。
2、电缆故障测试仪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控制信号的发射、接收及数字化处理过程。
微处理器完成的数字处理任务包括:数据的采集、储存、数字滤波、光标移动、距离计算、图形比较、图像的比例扩展,直到送LCD显示。也可根据需要由通讯口与PC机通讯。
脉冲发生器是根据微处理器送来的编码信号,自动形成一定宽度的逻辑脉冲。此脉冲经发射电路转换成高幅值的发射脉冲,送至被测电缆上。
高速A/D发生器是将被测电缆上返回的信号经输入电路送高速A/D采样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送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键盘是人机对话的窗口,操作人员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键盘将命令输入给计算机,然后由计算机控制仪器完成某一测试功能。
三相继电保护测试仪回路原理是什么?
三相继电保护测试仪回路原理是什么?
三相继电保护测试仪(又称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路原理
1.输入AC220V电源通过输出控制继电器K1进入双碳刷调压器T1的输入端。通过调节隔离变压器T2(兼职升压器)T1旋钮的电源,泵被分成三个泵输出,其中一个是3A额定AC0-250V输出。泵输出电压经整流器滤波后输出0-350伏DC电压。第二个泵是15V (10A),通过继电器在传感器上输出0-10A交流电流,通过电阻输出0-500mA交流电流,通过继电器输出0-10A或0-500mA DC电流。第二个抽屉是10V(100A)大电流端子,分接头通过传感器一次侧直接输出100A电流。电路负载能力强,但输出稍过载,坚持不了多久。
三联保护测试仪辅助电路与主电路相同,AC220V电源安全进入双碳刷调压器小旋钮T1调节的电压。隔离变压器T4可直接调节输出0-20V或0-250V交流电压或0-350V DC电压。这个电路的额定电流是1A。按下辅助电路的“输出控制”开关。调节旋钮至输出。
2.测量电路
大旋钮调节的主电路输出为“0-250V”、“0-500mA”、“0-10A”、“0-100A”。DC“0-350v”、“0-500mA”、“0-10A”由设备上的电路板继电器转换。对于每个班次,备忘录监控相应的输出。“0-500mA”文件包含在“0-10A”文件中。使用时,“0-10A”档是“0-500mA”监控。
3.时间测量
该设备有一个内置的6位数秒表。电子秒表可以从内部或外部启动。在内部启动期间,可以通过按下“输出控制”开关来启动秒表。您可以通过用触点短接设备面板上的秒表端子来停止秒表。秒表有一个单独的电源开关,不用时可以关闭。
4.声光提示
电路设备通过内置的声光提示进行电路,当被试断路器接触并动作时,触头可以连接到试验箱的声光提示插孔。在试验箱中,会发出警报声或警灯,促进学生在接触断路器时的动作发展。
如何使用电路在线维修测试仪对电路板进行维修
1在线测试仪的功能特点
1.1简介
在线测试仪是一种维修PCB板的仪器。它可完成对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存储器及部分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在/离线功能测试,还可对PCB板上任意一结点(焊点)进行V-I曲线的测试、存储和比较(所谓在线测试,是指对焊接在PCB板上的元器件进行的测试;而离线测试则是指对脱离PCB板的元器件进行的测试)。其原理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1)功能测试(ICFT)
利用后驱动原理来驱动电路,然后取被测门的输出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后驱动原理是指,让电路根据测试者的意图变化,强迫其输入端的电平变高或变低,以使被测门与周围电路“隔离“开来,看其输出与输入是否满足规定的逻辑关系,从而完成电路芯片的逻辑功能测试。
(2)VI曲线测试(V-I)
通过比较形式来判断故障点,其比较过程是这样的:先对一块工作正常的PCB板上两个结点进行测试,得到电压(V)——电流(I)关系曲线,并保存测试结果,作为将来比较操作中的标准。当遇到同类型PCB板发生故障时,便可用在线测试仪对该故障板的任意两结点进行VI测试,同时调出正常PCB板相应两结点间的VI曲线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则此两结点间应是故障点之一。
(3)存储器测试
对随机读/写存储器(RAM),采用写入/读出的办法进行测试,即先向存储单元写入一数据,然后再读出,看两者数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该存储器出现了故障。对只读存储器(ROM),先将其存储单元的内容读出来,存于计算机中。日后同故障电路板上相应存储器中读出的内容相比较,相同则说明没问题。
(4)状态测试
通过测试器件各管脚的电平状态,并与好的器件进行比较来判别。
(5)自定义测试
在线测试仪还提供了一个数字电路功能测试平台,用户可自己定义被测器件输入管脚的激励,描述输出对于输入的逻辑关系。若符合逻辑关系,则器件没有问题。?
2.1基本原则
(1)先电源后测试——这是维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即在使用测试仪进行测试前,应先检查电路芯片的工作电源,若电源短路,则在加电测试时可能会损坏仪器。
(2)先测试后分析——就是对PCB板先进行测试,再依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故障位置。
(3)先确诊后处理——尽可能的把故障缩小到最小范围,有了较大的把握再更换元器件。?
2.2维修方法
(1)先离线后在线——由于离线测试准确度高,因此,对于板上可插拔器件,应将其取下进行离线测试,再对板上其他元器件进行测试。
(2)先接口后元件——维修时,最好对PCB板上的各接口引脚进行VI曲线测试。因为许多故障是由接口电路引起的,先测接口有时可以很快查出故障。
(3)先分立后集成——先测试分立元件,再测集成芯片,因为分立元件出现的故障率更高。
(4)先功能后VI——即对PCB板上可功能测试的集成块最好先进行功能测试,再对无法功能测试的集成块进行VI曲线测试。因为功能测试的结果更直观,更可靠,能确保更快找到故障。
3.1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1)若PCB板上元器件无标号,则应画出PCB元件位置图,并在图上标出编号,测试时,以此标号进行识别。
(2)建立比较库。这是使用在线测试仪进行PCB板维修前的重要工作。所谓建库,是指通过对正常PCB板的测试,将板上元器件管脚状态、VI曲线波形、只读存储器内的数据等测试结果存档,以便维修时调出与故障板进行比较分析。
3.2维修步骤
(1)了解。当一块PCB板需要维修时,应问明出现的故障现象,并仔细观察板上是否有烧焦、保险丝熔断、插件松动或连线断开等明显故障。
(2)测电源。用万用表检查PCB板上元器件工作电源是否有短路。
(3)离线测试。取下板上可插拔器件并进行离线测试。
(4)在线测试。对板上其他元器件进行测试,确定故障点。其故障定位流程如图2所示。
(5)试运行。当故障点确定并排除后,还必须联机试运行,验证故障是否完全排除。若仍不能正常工作,还须按上述步骤重新查找故障。
(6)整理记录。在测试过程中(包括建比较库),应边测试边做好记录,特别是有可疑的地方,更应详细记录测试时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对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并保存,以便日后遇到同类型模板或相似故障现象时可作为参考。
(1)测试前,用万用表检查板上元器件工作电源是否短路,若有,应先排除。
(2)加电测试时,用手摸元器件表面,检查是否有过热元器件,若有,应先排除或将过热器件摘除。
(3)若板上有振荡器,先摘除或将其短路,使其停止工作。防止测试过程中产生脉冲,影响测试结果。
(4)检查电路板上是否有电池供电的存储器,若有,应问清有关人员其内部数据是否有用。若有用,则不可测试,否则可能修改其数据或导致数据丢失。
(5)由于同一型号的元器件其特性多少存在一定差异,在VI曲线比较测试时,同一型号的每块板对应结点曲线也就不尽相同。一般当两曲线差异较大时,才认为该处可能是故障点之一。
(6)VI曲线测试时,其电压——电流曲线通常以板上电源地作为参考点。但一些板上的元器件或接口与电源地之间阻值很大或是断开,这时可自定义一个电路结点作为参考点。
(7)在线功能测试时,出现“有非法电源或地脚”时有两种可能:①测试夹未夹好被测器件,造成接触不良。②该器件确有其他引脚(器件本身工作电源及地脚除外)接电源或地,解决的办法是暂时将这些引脚与电源或地断开,再测试。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测试仪的使用技巧,那就是VI曲线功能,这个功能非常实用,在测试仪芯片库没有数据的情况下,无法对芯片进行测试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VI曲线进行对比测试(有好板对照),如果没有好板,那我们可以找到公共地,然后对芯片管脚或元器件进特性,行性能测试。(元器件是性能分别是什么特性,测试仪说明书上面有清楚标示元器件特性)。
请教各位ICT与FCT测试原理,区别是什么?
ICT是PCBA进行相对简单的模拟,主要用来检查元器件故障和焊接故障的,在板子焊接的下个流程进行,有问题的板子(比如器件焊反、短路等问题)直接在焊接线上返修;
FCT是电子电气功能性测试,即完成ICT测试步骤后,转到产品通电状态,测试产品的各项正常工作时的参数。这样的好处是不要再去拿放一次产品。
区别在于ICT主要检测电路板元件有没有插错元件参数是否正常,而FCT主要检测电路板功能是否正常。
扩展资料:
PCBA中文叫实装电路板。在PCBA的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和操作者的各种可能的因素,不可能保证生产出来的PCBA全部都是完好品。这就要求在生产的末端加入各种的测试设备和测试工具,以保证出厂的所有实装电路板与设计的各种规格和参数完全一致。这就产生了ICT、AOI、X-Ray、Boundary-Scan、FCT等各种测试手段。
功能测试依据控制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手动控制功能测试、半自动控制功能测试、全自动控制功能测试。最早的功能测试,主要以手动和半自动方式为主。对于一些简单的被测板的功能测试,基于简化设计和减少制作成本考虑,我们有时还是会采用手动或者半自动的测试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节约生产成本,现在的功能测试绝大多数都是使用全自动的方案。
另一种更普遍的分类是依据功能测试的控制器类型来分。在功能测试中,我们通常用的控制方式有MCU控制方式、嵌入式CPU控制方式、PC控制方式、PLC控制方式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fct 百度百科——ic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